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未到手,江西省吉安市考生郭文聪就已接到了未来辅导员的电话。今年,他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被录取到南开大学法学院。
郭文聪家在农村,家庭年收入不足两万元。致电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带队赴江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南开大学辅导员李高扬决定绕一下路,去看望这名学生,并代表学校送上“南开助你起航”大礼包。
礼包的内容十分丰富:餐卡、澡卡、教材卡、床上用品、洗漱用品、电话费补助、交通补助,新生入学时持卡就可换取相应物品。
家在海南的吴辉也是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被录取到南开,高考结束后他一直在家中干活儿。当兼职辅导员杨蕊告诉他学校提供的帮助后,他感到特别惊喜。这不仅为他节省了一笔开支,更为他的行囊“减负”不少。
如果不是面向农村倾斜的招生计划,郭文聪和吴辉也许都将与这所名校擦肩而过。针对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下滑的情况,我国2012年开始实施“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安排适量招生计划投放到贫困地区,力度逐年加大。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要使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再增长10%以上。
南开大学招生数字的变化清晰反映了这一导向:2012年该校的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录取了30名学生,2013年录取50人,而今年则大幅增加到199人。今年,该校还在自主招生中设立了面向农村生源的“扬帆计划”,录取了40人。两项目共录取239人,覆盖20个省份的130个贫困县。
这样,2014级南开大学本科新生中,农村学生总数达到了841人,占新生总数的26%,较2013年增加135人,增幅19.1%。
在入学之前,199位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学生都接到了暖心电话。通过打电话,辅导员杨蕊了解到,家在安徽的高马利为了筹集学费要打三四份工,一天在服务员和家教之间转换着身份;河北考生李若玲在家里开设了辅导班,为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补习功课;云南的彭志超同学在读书之余帮父母下地干活儿,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不约而同地,这些学生在接到杨蕊电话的时候都向她询问了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的有关事宜。
“不是亲自打了一通电话,我可能真的不知道这些学生家庭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以及他们的需求。”杨蕊说。她向学生们介绍了助学政策,安慰他们不必为学费发愁。
今年,南开大学还拿出专项经费40万元用于补贴贫困学生的教材、生活用品开支。一些企业也愿意出资帮助这些学生解决交通、话费等费用。
“南开大学寄出的录取通知书向每位学生承诺,南开绝不会让任何一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是希望帮助那些寒门学子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社会浓浓的关爱。”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克欣说。
据南开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李娜介绍,今年南开还将开辟专门平台,让新生们展示自己的奋斗历程。她说,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还能够考上南开,他们背后一定有非常励志的故事,这对他们自己、对他人都是一种激励。
据李娜介绍,今年学校提供的1300个勤工助学岗位,将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凡有需要并提出申请的学生都将尽量满足,目的是为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该校还推出了一个“学长计划”,让那些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长与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无缝对接”。这样,新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到与自己成长经历相似的学长,获得同龄人的帮助和鼓舞,鼓舞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年前,南开大学商学院2011级学生马亚璇带着暑假打工赚来的3000元,从河北邯郸只身来到天津。此后,她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从事过近10种兼职,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她还存下一笔钱,等到毕业就能够偿还自己2.4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现在,她的成绩名列专业第二,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她担任过绿色通道社团负责人,每个学期都会带领同学们到敬老院、社区开展服务。
马亚璇曾在学校资助下于去年暑假赴台湾东吴大学交流。她至今仍心存感激。这次难得的游学机会,让她打开了眼界,这是原本没敢想过的机会。
为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提供境外游学的机会,南开大学已经连续做了两年,花了95万元,帮助了69位学生,他们游学海外的往返机票、学费、保险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由学校全额负担。该项目资助的学生每年在学生中公开选拔产生。
入选该项目的学生不仅每个学期都坚持做公益活动,还约定,毕业后将首月工资捐给母校,设立“扬帆励学基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境交流。
“学校给了我们许多关怀,为我们搭建成长的平台,我们自己也需要有一颗拼搏向上的心。”这是马亚璇送给同样出身寒门的学弟学妹们的肺腑之言。
本报天津7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