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午,坐在临时安置点的草地上,42岁的栗庆左回忆起云南鲁甸地震发生时的场景,仍感到害怕:“石头呼呼地从身边飞过。”
在她的记忆中,当地有过小的地震震感,也引发过滑坡,“当时觉得那就是大灾难了,这次震成这样,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但栗庆左同时感到幸运。8月3日地震发生时,她和丈夫正在花椒地里采花椒,回去之后发现,自家的土坯房已经垮成废墟。如果在家,她可能已经被埋在废墟中了。
“花椒救了大家的命。”在地震灾区,包括栗庆左在内的许多灾民都这样对记者说。
在云南省巧家县包谷垴乡,花椒是当地农民普遍栽种的经济作物。现在正值花椒采摘的季节,走在受灾村落,到处都能闻到花椒的清香。
地震时,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在地里采摘花椒,许多人因此躲过一劫。当地农村相当多的民房还是土墙,经不住地震的摇晃,最先垮塌的就是这类房子。
栗庆左家在包谷垴乡新坪村一个叫下大坪的区域的三个村民小组,在地震中有8人遇难,其中7人埋在垮塌的土墙房子里,他们不是老人就是孩子,1人在山上被飞石砸中遇难。
如今,这三个村民小组的119户448名村民,被安置在新坪村一个叫吊岩子的斜坡上。14集团军某炮兵团的战士们在斜坡上开出几片像台阶一样的平地,用于搭建救灾帐篷。
坐在安置点旁的草地上,42岁的栗庆左欲哭无泪,她的丈夫刘明现则已经嗓音沙哑。地震后的这几天,刘明现时不时地掉眼泪。这个年逾五旬的男人不停地叨叨着:辛苦一辈子盖的房子,怎么一下子就没了呢?
现在,只要一静下来,夫妻俩就纠结于一家人未来的生计。他们主要靠外出打工谋生,在老家仅有的经济作物就是花椒。现在看来,花椒救了他们的命,却给不了他们未来的希望。
花椒基本上是靠天收的作物。去年和前年干旱,刘家种的花椒只卖了两千多元钱。家里包括孩子读书在内的支出,基本上靠两口子在贵州、云南甚至缅甸等地打工的收入维持。
在这次地震中,刘家的两间土墙房子垮成一堆废墟,7间砖房被震得四分五裂的,已经无法居住。
两间土房是刘父在50多年前盖的,7间砖房则是后来分两次建成的。1998年,夫妻俩借了1.5万元,凑成两万元,盖了两间木结构的砖房。这笔债用了三年才还完。2012年4月,另外5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砖房建成。夫妻俩又花了4万多元。
在贫穷的阴影下,盖起一栋房子几乎是这个小村落的人们一辈子辛劳的最高成就。至于房子盖得多结实,似乎没有人考虑过。
36岁的谢芳珍一提起房子就抹眼泪。她家花了15万元盖的房子,在这次地震中成为危房,无法居住。
她欠着10万元的外债,还要照顾4年前打工受重伤的丈夫和年迈的婆婆,供念初二的孩子上学。她无法外出打工,家里的花椒还没完全挂果,去年只卖了300元。贫困让这个家庭陷入绝望的境地。
低落的情绪像雾霾一样笼罩着临时安置点。除了孩子们的打闹嬉戏偶尔让这片小山坡显得有了点欢乐,其余时间人们大多表情凝重。
正在临时安置点负责协调工作的新坪村妇女主任邓启会,被物资分发等大量事务缠身,忙得不可开交。她无暇思考未来的灾后重建应该怎么办,有记者问起重建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她想了半天,回答说是“经济问题”。
“全村人均年收入大约就1000元,其中一半还是打工收入。在家里的只能勉强保证生活。” 邓启会忧虑地说,“真不敢想象将来房子怎么重建。”
另一位村民张发玉担心的则是“房子建哪儿”的问题。在他看来,下大坪已经没法住了。“背后陡峭的山头是松的,前面牛栏江岸的悬崖也已经松动,随时可能垮塌。”
他们找不到哪里可以落脚。周边都是高山峡谷,难以找到一块平地,更何况3个组有几百号人。
“只有靠共产党了。”79岁的村民杨志芬抹着眼泪说。
本报云南巧家8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