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对于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刘柳姿柔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不久前的一次登台经历,却让10岁的她有更深的触动。当天,在“说出你的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享汇”的现场,台下满满地坐着芜湖市棠桥小学的几百名学生。刘柳姿柔“朴素”地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翠翠是一名普通的中年妇女,不普通的是,她能给上门乞讨的老人炒上一份香喷喷的蛋炒饭,也会照顾小区里所有的流浪猫……“妈妈,我也要像您一样,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刘柳姿柔最后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事前没有任何的彩排,唯一的设计环节就是让她的母亲走上舞台的中央,那一刻同学们‘噼里啪啦’地拍起来小手来,他们显然被深深地感动了。”棠桥小学的老师华燕说。
这样的“分享汇”, 团芜湖市委已在全市中小学中举办了100余场。
“针对不同青少年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活动主题,就像把中小学生、大学生和社会青年归入各自朋友圈,找到了共同语言,才能真正对感兴趣的活动点赞。”据团芜湖市委书记韦秀芳介绍,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中,芜湖各级团组织注重分层分类,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别青少年群体,不断创新学习活动的载体与形式,通过“有意思”的形式传递正能量。
少先队队课发出真实声音,学校家庭共同传递正能量
在芜湖,少先队队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以往的队课更注重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热闹有余,而思想性不足。”安徽师范大学附小老师汪建设在少先队辅导员岗位上干了10多年,切身感受到了新变化。
“我们是在把少先队活动课当成‘真正’的课来上,坚持不排练、不预演,老师和孩子们在课内围绕主题进行真实交流,发出真实声音,并从中得到感悟。”汪建设说。
为了推动少先队学科建设,团安徽省委与安徽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共建师资培训基地。团芜湖市委还选择芜湖市育红小学和安师大附小作为“芜湖市少先队专业实践基地”,探索少先队活动课的课程改革,变“班队会”为“队班会”,在14个大(中)队主题教育活动中,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其中,设计主题,规范教案。
“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需要课堂教学来实现,还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撑。”据汪建设介绍,在辅导员指导、家委会协助下,队员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自由组合,以小队为单位,自主开展“选修活动”。
不久前,在该校201班家委会的精心组织下,40余位同学和家长一道参观了芜湖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体验军营文化。从参军入伍,到如何适应部队生活,再到火场立功向父母报喜,最后挥泪告别战友、退伍回乡……消防官兵自导自演的情景剧不仅赢得孩子们的掌声,也让家长们沉思起来。
在汪建设看来,这种实践活动产生的正能量不仅体现在孩子们作文中,也对他们的观念、言行构成深刻影响。“现在,家长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越来越高,时不时地就催着我们,什么时候能再搞一次集体活动。正能量从孩子们的‘交往圈’传递到‘家长圈’,由此产生良性互动和循环,形成师生和家长的共鸣。”他说。
引导“朋友圈”发出“有思想”的好声音
留着一头卷发的海归西西(网名)没有想到,从上海回到家乡芜湖,能迅速找到“组织”。
每次面对新朋友,西西很少提及自己的海归经历和律师身份,但她一定会滔滔不绝地推荐起名为“I TALK”的青年社团。
不到一年时间,从当初的5个人发展到今天的300人,西西的“朋友圈”就像滚雪球一样壮大起来。每逢周末,这些高校教师、公司白领、公务员褪去自己的“职业底色”,从四面八方涌向一间30多平方米的简易咖啡屋,不为别的,就为了一堂准时开讲的“新闻公开课”。
登台授课的教师不是什么权威专家,而是社团的成员,讨论的课题都与当下的时政热点、思想焦点紧密相关。“新疆暴恐事件发生后,如何看待新疆与新疆人?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不愿坐在单车上笑,究竟是出自什么样的心理……”
在团芜湖市委的组织引导下,西西和他的朋友来到安徽工程大学、芜湖卷烟厂,给越来越多的青年上起了公开课。为了让社团拥有更大的讲堂,团市委工作人员帮着他们物色起新的场地。
在西西看来,青年有表达的愿望,公共讨论让大家认清真相,坚定信仰,传递出青春的正能量。“感谢团组织的帮助,让我们发出更大的声音,与更多青年一道分享”。
“我们还与‘I TALK’团队共同策划了‘芜湖创业青年’‘毕业季’等多项公开课主题调研,确保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团芜湖市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除了“I TALK”这样的品牌活动之外,近一段时间,团芜湖市委通过在青少年中集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次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举办一场讲故事大赛、开展一次主题团日活动、开展一次集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举行一场宣讲报告会等规范化活动,努力实现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组织化和规范化。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袁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