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简直难以想象,如果自己的孩子、孙子孙女丢失了会怎么办?”在3月7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妇联界别联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郑燕忧心忡忡地说,“但小孩丢失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
她把目光投向右侧——坐在那边的,是列席政协会议的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一同列席的,还有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喻红秋,公安部副部长李伟,民政部副部长邹铭和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等。有这么多跟妇女、儿童、老人密切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在,郑燕忍不住一吐为快。
“在这次政协会议上,我们有一位常委提出,由国家出资,让所有婴儿一出生就留下DNA和指纹。这样,当他(她)丢失的时候,公安部门就可以凭借这两个去迅速寻找到孩子的父母。”郑燕抬起头,再次将目光投向陈士渠,并询问,“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可行?你们要认为可行,我们就在会议上广泛地呼吁这个问题。”
目光的那一头,陈士渠正飞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轮到他发言时,他首先回应了郑燕提出的问题。
“采集新生儿指纹的意义不大。” 陈士渠解释,新生儿的指纹在两岁前是不稳定的,提取以后,比对的差错率较高,目前技术上还难以解决。至于对所有新生儿进行DNA采集,陈士渠表示,现在也暂时没有必要。
“采集DNA,实际上要解决的是核查孩子身份的问题。” 陈士渠介绍,2009年,公安部已经建立全国打拐DNA信息库,丢了孩子的父母都可以把血样采集检测入库,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这样,一旦发现来历不明疑似被拐的儿童,采集他的血样输入库里,通过亲缘关系的三联体比对,也能确认孩子的真实身份。”
本报记者 李林 实习生 杨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