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徐州11月2日电(黄欢 记者李润文)“一带一路”,语言先行。11月2日,首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工具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在江苏徐州正式发行。该书由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牵头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该手册呈现了“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语言状况,包括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通用语言、民族语言、方言等细致的情况描写,以及语言与民族、宗教的关系,语言状况的历史沿革等方面的内容。手册在每个国家的语言国情描写中还专设“语言服务”一节,介绍我国关于该国语言的人才培养情况和该国关于汉语言人才培养及汉语专业开设情况。
“‘一带一路’的所有愿景与规划的实现,都要以语言沟通为基础。”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杨亦鸣表示,按照目前的规划线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语言有1000余种,其中官方语言及国语总共约60余种。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尚未完全覆盖这些官方语种,有18种语言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仅有1所学校开设的语言有20种,相关人才储备状况堪忧。
当天,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江苏师范大学中国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建设研讨会暨中国语言智库高峰论坛”在江苏师范大学召开,与会的31所高校、23个科研机构共同倡议并成立了中国语言智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