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矿工的死,让安平煤矿不再平静。
3月23日22时10分,山西同煤集团同生安平煤业公司5#层8117综采工作面发生井下安全事故,造成19名矿工遇难。同煤集团安监局经初步探查分析,事故原因为:采空区强制放顶,引起上部大面积突然垮落,形成暴风所造成。
无独有偶,去年4月19日下午6时50分左右,同煤集团地煤公司姜家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据有关方面判断,事故原因是上层采空区积水所致。
两个矿井,都是兼并重组整合矿井;两次矿难,也均与一词有关,“采空区”。
在去年姜家湾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会议上,山西省副省长付建华表示,山西连续发生的11起煤矿事故中,整合煤矿问题突出。下一步要加强对整合煤矿的监管,严格执法,暂停整合煤矿复产验收,认真考虑下一步煤矿怎么办。显而易见,相较于国有重点煤矿,资源整合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更为突出。
实际上,采空区引发的问题已经困扰产煤大省山西多年。2015年4月,山西省政府印发的《山西省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2014-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显示,经初步调查,全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其中沉陷区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约占采空区面积60%),受灾人口约230万人。
2004~2010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山西省治理范围包括大同、阳泉、汾西、万柏林、古交、霍州、潞安、晋城和轩岗等9个矿区约1049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安置受灾居民18万余户,受益人数60余万人,项目总投资68.66亿元。《规划》显示,全省还有国有非重点煤矿和非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2000多平方公里,受灾群众约170万人。
其实,采空区并非山西“特产”,凡有矿山的地方概莫能外。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均存在采煤沉陷区。然而,山西的独特性在于,沉陷范围和受害者的数量在世界环境史上都是空前的,因此其治理任务也异常艰巨。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为治理采空区之痛,山西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从整村搬迁到安置受灾居民,再到采空区回填、复垦,有些煤矿也曾探索“边开采,边治理”等模式。然而,资金却成为最大掣肘。
据新华社报道,从2006年国家启动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以来,山西9家国有重点煤矿获得了30亿元国家资金支持,加上省级配套资金等,一共涉及资金68亿元。然而,除了这一国家层面的政策安排外,山西省级层面对于煤矿采空区治理再无专门政策安排,其中主要原因便是资金问题。
就此问题,记者曾采访去年8月对古交和孝义两地的采煤沉陷村治理状况做过调研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张玉林。
张玉林表示,山西省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已有10年之久,各级政府为此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然而,“由于治理系统本身存在太多的‘裂缝’,才导致了采空区在物理上和社会意义上的沉陷。因此,有效的治理需要弥补制度的‘裂缝’,甚至需要重构农村的治理系统。这当然涉及面甚广,异常艰巨。”
本报山西朔州3月24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