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徐林今天透露说,为确保“十三五”规划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多个部门正合力推出相关政策,其中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城市用地增加规划与农业人口市民化挂钩、进城农民土地承包权等权益退出机制等。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徐林说,根据“十三五”规划的目标,2020年之前,我国将有1亿人要落户城镇,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任务非常艰巨。徐林介绍说,几天前召开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已经明确,相关部门要督促各个地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宽松的户口迁移政策。
徐林说,目前一些地区虽然放宽了落户政策,但还有种种限制。比如广东就只是放宽了本省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条件,而外省来的农民工要落户,政策就不一样了。“这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的普遍现象。”徐林说,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不应有本地人和外地人之分。
徐林还介绍说,在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同时,中央层面还要求各地尽快实施居住证制度。他说,《居住证暂行条例》已于今年起正式实施,各地应尽快出台配套办法,尤其要明确持有居住证的居民所能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
除了加大落户和居住证的实施力度,今年多个中央部门还将出台一些政策推进城镇化的提速。徐林介绍说,首先是要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
“这是一种激励政策。”徐林说,这意味着哪个地方农民市民化工作推进得更快、落户得更多、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好,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规模也就相应增加。目前,财政部正在制定具体政策。
与落户人口挂钩的还有财政建设资金。徐林说,这也是一种激励政策。今后,财政预算中,城市基础设施补贴也要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一个地方吸纳的农业转移人口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就加大了,投资压力也大,那么上级政府在预算内的资金安排上就要与此挂钩。
此外,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规模也将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徐林介绍说,一个地方落户人口越多,建设用地规模应该越大。
目前,也有农民担心落户城市后,原有的宅基地等权益怎么办。徐林说,多个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的“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三权”维护是指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进城之后的权益如何得到有效保护。此外,农民进城落户了,想退出农村的宅基地,要不要设计一个自愿有偿退出渠道,也要进行探索。
徐林介绍说,今年我国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民工职工技能提升计划,计划全年培训2100万名农民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的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