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6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与兵马俑搏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01日   10 版)

    奥利维埃·罗勒以兵马俑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大地的眼泪》系列图片之一。奥利维埃·罗勒供图

    1月26日,去西安拍摄前,奥利维埃·罗勒在法国驻华使馆接受记者采访。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赵迪/摄

    法国摄影师奥利维埃·罗勒(Olivier Roller)和一尊兵马俑一起待了20多个小时。这次,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赢”。

    以往,和各种大腕儿打交道的罗勒“战绩”颇为辉煌。8年前,他开启了一项名为“权利的肖像”的摄影计划,一直用镜头追逐着法国社会那些最有权势的人物。

    “我喜欢拍摄权力人物的肖像。”这位学政治学出身的摄影师说,“如果拍摄普通人,那么我总是能凌驾于被拍摄者之上,每次都能‘赢’。但权势人物不一样,他们会跟我‘对抗’。”

    他在拍照时把胳膊搭在了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身上,把脸贴在了法国时尚“教母”卡琳·洛菲德脸上。罗勒说他用这种“疯狂的”“近乎冒犯的”拍摄方式, “想要探索一种可能性——去盯着他们,触摸他们,然后看看这些权势人物会有怎样的反应。”

    在他眼里, 2200年前为帝王陪葬的兵马俑,就是中国历史中的“权力象征”。 

    今年1月,罗勒受法国驻华使馆的邀请来华为“2016年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动进行创作。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第一次被邀请拍摄兵马俑。此前,他曾受邀拍摄过卢浮宫中的古罗马雕塑,那同样是来自2000多年前的面孔。他想,如果能把两组作品放在一起,“将会形成很有趣的对话”。

    但这一次,对着一尊不会说话、不会皱眉的兵马俑,在很多时候罗勒都觉得他就要“输”了。

    他用遮光帘子搭建了一个2米宽、5米长的黑漆漆的“盒子”,作为这次“对抗赛”的主战场。一尊兵马俑被“请”了进去,罗勒带着相机和2盏普通的射灯也钻了进去。

    罗勒在“盒子”里待了两天,每天超过10小时,即便是用餐,时间也不超过15分钟。

    在“盒子”里,奥利维埃操控着两盏灯,1厘米1厘米地变化着角度,试图找到最合适的光线效果。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出现!拍出来的只是普通的照片。”

    “关于兵马俑的照片已经成千上万,我想要的不是一般的照片。我要让兵马俑复活。”罗勒嚷道。

    两小时过去了,兵马俑依然没有一丝“就范”的迹象。罗勒开始“变得悲伤,对自己感到愤怒”。

    他即便面对总统时,也不曾有过这种感觉。事实上,他是一个胆敢对着总统大呼小叫的“疯子”。“看这里!看这里!”他曾经端着相机,在正襟危坐的法国总统奥朗德面前大喊。相机在他手上,仿佛一挺机枪,他时而逼近,时而后退,嘴里还发出“哒哒哒哒”的叫喊声。末了,他突然从相机后跑出来,一只手勾住总统的肩,另一只手指示总统直视镜头,和总统来了一张“勾肩搭背”的自拍。一切在两分半钟以内完成,行云流水一般。

    但这次,罗勒有点气急败坏了,拿眼前的这尊兵马俑毫无办法,他 “非常疲惫”,“只想打包回法国,再也不做这个见鬼的项目了”。

    就在这个几乎要败下阵来的瞬间,他又将手里的灯移动了一点点位置——“出现了!”罗勒快速地眨了一下自己的左眼,对记者描述道,“那一刻,那个兵马俑好像对我做了一个眨眼的动作。”

    当奥利维埃·罗勒再次钻出帘子时,助理告诉他,刚刚他在里面对着兵马俑大喊:“看着我!看着我!睁开你的眼睛!”而他自己却对这一切浑然不觉。

    “我必须在疯狂的状态下来完成这些照片。”罗勒说。 

    20多个小时,换来了4张让罗勒感到满意的作品。“这是同一尊兵马俑,在照片里,却像是几个不同的人,真人。”5月16日,站在北京一家画廊展出的作品前,奥利维埃·罗勒对记者说。

    “我很喜欢这个地方。”罗勒和挂在墙上的照片贴得非常近,指着画面里兵马俑左脸上的一个疙瘩,“就像人一样,这样的部分通常是人们会想要隐藏起来的地方,但现在却显露无疑,这就是真实。”

    在讲解拍照过程的时候,罗勒也会突然凑得很近,用他那双略凹进去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别人,仿佛要数清楚对方脸上有几个小疙瘩,然后直接用手在对方脸上比画起来。等反应过来这样的举动有点失礼,他才恍然说道,“对不起,我希望我没有太打扰到你。”

    展览的名字,最后被定为《大地的眼泪》。“这里的眼泪不是悲伤,而是代表充沛的情感。”他说。看着照片里像真人一样的兵马俑,罗勒感觉到,那些曾经深埋土中的历史复活了。

    这让他想明白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2000多年前,皇帝要塑造这些雕像陪他入土?”

    因为几千年以后再看到这些人脸,依然让人能感觉到,“你能见到你的祖先,你们在对话”——

    “嗨,曾曾曾曾曾曾……祖母,你怎么样啊? ”

    “我很好啊!”  

    他为自己的想象力感到得意,并试图将这样的想象力传达给别人——在长沙举办的图片展中,他运用一盏会移动的射灯装置,让光线一寸一寸地在图片中兵马俑的脸上移动,“有时候你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就要猜出这是一张人脸了,但下一秒,你看到的又是一个坑坑洼洼,类似月球表面的画面。”

    “大部分中国人知道自己国家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并不知道这历史中到底有什么,”他说,“我希望中国人可以更仔细地去观察他们的文化。”

    从400多张照片中挑出这几张作品,对于罗勒而言其实是一个颇为“痛苦”的过程。但就在这个过程中,他觉得,仿佛一种“化学反应”发生在了自己和中国之间。

    “这就好像你在生命中与一个人不期而遇,而你发现你愿意花时间和这个人在一起。”他试图解释自己的情感,“我突然有一种感觉,中国像是我的家。”

    “这非常非常奇怪。”罗勒将这句话重复了两遍。起初,来中国对他而言,“只是一项工作”。“在来中国之前,我没有抱有任何期待,来中国也从来不是我的梦想。” 他愿意相信,这种情感也许正来自他与兵马俑亲密接触的那20个小时。在他看来,那是“这个国家走到今天的能量来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6月01日 10 版

举重家庭举不起的重量
与兵马俑搏斗
这年月干啥都难挣钱了
禹维远:民警的计谋
陈吉德:教授的愤怒
主播:一群人的无聊
王凯歆:神话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