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娜羌寨的幸福一家
今年42岁的宋国斌在北川县吉娜羌寨经营一间规模不大的羌族特色菜馆,菜馆挂的红色横幅上“政府帮忙修房子,自己想法挣票子”的几个大字显得异常醒目。当笔者来到宋国斌的菜馆时,他正在在自家门前看着爱子在院子里嬉戏,脸上露出幸福的表情。
热情好客的宋国斌带大家参观了他的小饭馆和后院,并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向大家介绍着他的小店。3年前的地震中,宋国斌正在上初中的的大儿子不幸遇难,这也成了他不愿提及的往事。在此之前,宋国斌在十几年前离开四川老家来到江苏常州打工,做各种体力活儿,在不适应当地气候的情况下,一年也只有几千块钱的收入,漂泊在外的生活十分艰辛。
几年前,回到家乡,宋国斌在政府的援助下修建了自己的小楼,开起了饭店,一年能有15万元的收入,现在一家四口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宋国斌5岁的儿子小浩宇在当地上幼儿园,宋国斌与妻子开饭店养活一家老小,日子殷实富足。
在同学们问及宋家门前挂着的“特殊党费援建户”、“党员创先争优示范岗”两块牌子时,宋国斌解释道:“我去年入的党,这房子是特殊党费援助建起来的。现在的生活可比打工时候好多了。”当问及对当地灾后重建工作有没有什么建议的时候,宋国斌希望能够在规划的时候更加系统一些,能让现在看起来有些散乱的街道建筑更美观。
寻找新支点 建设新生活
陈家坝乡原党委书记赵海清,在2008年地震后10分钟,清点乡党委和政府人员,抗震救灾应急方案在第一时间全面启动。他安排人员冲向乡中学救出20多个孩子,奔赴到垮塌大桥边实施救援,向北川县城前进报信求救。这期间,他陆续接到父母亲、儿子等6位亲人遇难的消息,在泪水中,他只能面向着亲人逝去的方向,重重地磕3个头。
去年8月,赵海清的女儿出生了,赵海清对女儿格外疼爱。地震的伤痛虽然刻在记忆里,但是女儿的降临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新起点。“我现在的心态好多了,妻子和女儿就是我活下去的希望。”
一个家庭,因为每一个亲人的存在而完整,而孩子,是家庭的延续和希望。自强不息的羌族人,在废墟上建立了家庭与生活的新希望。
震后再生育 阿姐重享天伦
4月16日上午,北川新县城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很热闹。负责人说,每个周末大约有800多个孩子来这里活动。10点,3个教室都开始上舞蹈课,分别教授拉丁舞和街舞。几个五六岁大的孩子跟着舞蹈老师摆动着小手,时而警惕地看看教室外面的陌生人。
舞蹈教室的另一端是一排落地窗,窗子外面稀稀拉拉地站着几个老人,看看自己的孙子孙女,咯咯笑出了声。张阿姐也站着看,摸摸自己的肚子,欣然地笑了,要是没有“5·12”大地震,她的孩子差不多也这么大了。她原本有一个儿子,地震那天被压在了幼儿园的废墟里,解放军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张阿姐今年32岁,羌族人,穿着一件淡蓝色的孕妇装,肚子里孩子已经6个月了。孩子的爸爸现在还在上海打工,不过他已经和家里人说好,“五一”就准备辞掉工作回家,陪着老婆直到孩子出世。张阿姐说,丈夫不准备外出打工了,准备到新落成的北川经济开发区找一份工作。
张阿姐告诉记者,家里的房子也已经装修好了,今天是特地上街去苏宁买空调的。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孩子的出生,全家上下也都围绕着这个还未来到世界的小宝贝转,奶奶在家做小鞋子,爷爷以前是个木匠,正准备做个小摇篮。说着,张阿姐眼里不自觉地泛起了泪花,她掏出手绢擦了擦,“希望他哥哥能在天堂保佑他吧。”
(南京农业大学董雯雯、贵州大学裴江文、扬州大学潘庆云、安徽大学董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