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毕业后又回到家乡的山沟沟,当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村里有人说,“这孩子大学白上了,怎么又回到了这穷山沟”。她没在意,她的想法是,要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
当上村官生不到一年,她养起了蚂蚱,村里人又说,“这孩子瞎胡闹了,蚂蚱还用养,地里一抓一把。”她还是没在意,“等有了收入村民们自然会跟着学”。
今年27岁的高春霞,2009年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大学生村官,任内蒙古清水河县宏河镇三十号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还兼任镇政府会计。因为晚上常要加班,为了方便,她平时住在镇政府里。从三十号村到镇里有3公里路,她来来回回都是步行。
2009年8月,三十号村和邻村遭遇旱情,草长得不好,村民养的肉牛没草吃,眼看着掉膘。她想到了为村民们联系买主,赶快将牛卖出去。
上网查,打电话,最后找到了北京一个屠宰场的买主来收购,一下帮助村民们卖出去几十头肉牛,解决了好几个村村民的困难。村民对她刮目相看:“这个娃娃不光会下乡,还会做买卖。”
清水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个干旱少雨的地区,遇上好的年头,农村的人均纯收入才有1000多元,要是遇上年头不好,养殖和种地不但挣不到钱,还得往里赔钱。高春霞了解到,村民养殖的主要是肉牛和羊。但这几年当地养的肉牛和羊的市场行情不太好,村民们挣不到什么钱。
高春霞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村民们富起来。上网查,看电视,去北京学习参观,她最后决定养蚂蚱。
“我大学学的是林学,在学校时就懂得一些昆虫知识。因为资金缺乏,我们清水河县又缺水,养成本很低的蚂蚱是最适合的。”高春霞说。
为了防止蚂蚱没有销路,高春霞想到了在养蚂蚱的同时养土鸡,一旦蚂蚱滞销,还可以用来喂鸡。
高春霞把想养蚂蚱的事一说,村里一下炸开了锅:“蚂蚱是害虫,养蚂蚱能挣到钱吗?”
“大家不养我先养。”高春霞说,“我想通过自己的创业挣到钱,让乡亲们看到实惠。这样他们才能相信我,我才能去帮他们,让他们富起来。”
在父母的支持下,她找同学、朋友借了两万多元,买材料,买蚂蚱卵,建养殖场。很快,高春霞家建起了一大一小两处蚂蚱大棚,同时,还养了300多只土鸡。
“这都是真正的土鸡,不喂一点儿饲料,夏天吃小蚂蚱,营养很好,销路还可以。”高春霞说。
为了推销蚂蚱,高春霞到呼和浩特市跑饭店,印名片,发传单。当时,蚂蚱上餐桌还没有得到顾客的认可。折腾了几个休息日,她找到了一家饭店,答应收购她的蚂蚱。两个月后,她卖出去第一批蚂蚱。
一年时间,高春霞家养蚂蚱收入1万多元,还不误干其他农活儿,一下吸引了很多村民。“很多村民都想养蚂蚱,但缺乏创业资金,没法参与。”高春霞说,要努力争取宏河镇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让村民通过养蚂蚱致富。
本报记者 李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