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始终站在梦想的画布前

本报记者 张黎姣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21日   09 版)

    工作了3年的刘一婷最近心里总是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多久没有谈论过梦想了?每次朋友聚会,大家总是谈着年终奖,谈着谁要准备告别“剩斗士”,谈着单位里的八卦,却没有人说过“梦想”二字。

    她的疑问源于一组近期在网络上被疯狂转发的照片——《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这组照片中,每个普通人都置身于梦想的画布前:捡破烂的小女孩做着公主梦、一对农民老夫妇渴望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修自行车的大叔想当飞行员、工地的工人期待自己能成为一个白领……每个人都笑得灿烂,然而在梦想之外,现实还是还原了生活的原貌:小女孩的脚下尽是捡来的玩具、农民夫妇还是站在自己的农院中、自行车修理工手里仍拿着修理工具、建筑工的脚下堆满红砖。

    《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在北京展出时,引起许多人关注,其中一个是著名摄影师黑明。

    “看到这组照片,我一下子被触动了,尤其是修车工当飞行员的梦想很是动人。”被照片打动的黑明很快找到了其创作者——范顺赞。范顺赞当即决定要当面和前辈聊一聊。坐火车、打黑车,范顺赞终于在晚上10点辗转从南方老家赶到北京,他那些关于梦想的故事也终于有人倾听了。

    2006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毕业的范顺赞选择去法国阿尔勒国立摄影学院。为节约成本,这个“异乡人”住在租金便宜的楼梯脚下,吃最便宜的饭菜,去餐馆打工。《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就是在他打工的餐馆开始“萌芽”的。

    “打工时很辛苦,我的工作区域就是一个小小的吧台。打咖啡、洗杯子都归我管,吧台上常堆满要洗的杯子。”范顺赞的手常被泡裂,然而他仍旧会在空闲时拿出纸笔,画出自己的构思。“我带着理想出国,但去了那里后,每天都是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过着同样的生活。我感受到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校内网、微博,范顺赞的作品频频被转发,许多与他一样有梦想的人从中找到自己的憧憬。现实中的他们,始终站在梦想的画布前,不卑不亢。

    90后王泽鹏看过《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后,在网上创办了一个名为“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的小站,他想为那些迫于现实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梦想的人,提供一个保存梦想的平台。说起自己的梦想,王泽鹏说自己想开一家鞋店:“我特别喜欢球鞋,高中时帮同学找到了一双限量版球鞋,挖到我人生第一桶金。”

    很小便开始学画国画的张紫轩想做一个画家,上课时,他会在课本上涂鸦,城市建筑、武器装备……为了让自己设计的机械有理论依据,初中时,张紫轩还专门去拜访了当地的物理教学名师。如今他25岁,梦想还在。

    已经快退休的教师杨淑芳的梦想从未变过,儿时,她最喜欢的游戏是扮演老师,给大院里的小朋友“讲课”:“小时候,因为没有太多获取知识的途径,所以觉得老师特别伟大。”如今,她的梦想已伴着她走过了几十年的人生。

    范顺赞的梦想自然是要做一名摄影师。2009年,他从法国毕业回国,屡次求职,却没能找到一份与摄影有关的工作,他也抱怨过:“每当我背着那台低档相机行走在西湖边和雷峰塔下,每当看着别人手中先进的摄影器材和想象他们的职业之际,总是用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态痛恨自己的失败。”

    为了生计,范顺赞只好为网店拍图片,或拍婚礼照、旅游录像,他只想为他的艺术创作积累资本。有些积蓄后,范顺赞便迫不及待开始创作,用镜头诠释现实与梦想的差距。

    事实上,不光是范顺赞感受到其间的距离。

    王泽鹏的梦想并不恢宏,也正因如此,他只得暂时放弃。即将毕业的他尊重父母的意见,准备考公务员,他的梦想从来没有告诉过父母,因为他知道,在父母眼中找个“铁饭碗”比所谓的梦想重要得多。

    张紫轩的故事曲折些。想做画家的他,高中毕业后迫于家长压力,原是要考军校的。一天和父母闲谈时,得知母亲朋友的孩子参加了艺考,还考到了不错的学校,张紫轩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但父母却认为他不具备条件,报考也是白花钱,他只好向父母保证一定拿下。然而期间备考时间短、高考复习受影响、考试中途遇到“意外”被认为在抄袭赶出考场,挨考官骂……这些让张紫轩几乎崩溃,然而他却坚持着,求得了一个面试的机会,勉强通过了一所艺术院校的考试。如今的他在一家知名动漫公司做宣传,他想早些回归设计的老本行。

    当了一辈子老师的杨淑芳刚入道时却被认为是“很不专业”。“我在给干部培训班上课时,他们都认为我像是在给高中生讲课,我很不服气,便暗下决心,得让他们都服我。”杨淑芳被“质疑”后,又不断争取机会,多讲课,终于,她得到认可,成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教师。现在回想起来,她觉得:“除了教师,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职业更适合我。”

    范顺赞很了解有梦想的人的疑惑,那就是: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他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就在于,他“翻出”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一块梦田。他的照片中,装着一个人的梦想,也装着一代人的梦想。

    农民老夫妇在天安门前合影的照片尤其让黑明感动:“那是许多老人一辈子的梦想,尽管在年轻人看来,这微不足道。”

    照片中的老人其实是范顺赞的爷爷奶奶,范顺赞说:“他们特别崇拜毛主席,一直都想去天安门看一看。”拍摄当天,范顺赞为爷爷奶奶装扮好,给两人胸前戴上红花。因在室外拍摄,好多村里人都来看热闹,老人显得有些拘谨,但他们还是为能在镜头前实现梦想而高兴。范顺赞把照片洗出来后送给爷爷奶奶,他们很认真地收藏起来。

    上世纪60年代生人“往事如烟”看到这张照片,甚为感动,他想起几年前在乌鲁木齐某展览上遇到的一位老人:“那天,老人抱着自己2岁的孙子在天安门模型前合影。老人说自从14岁那年去过北京后,就一直想再去看看,但是因为工作和身体的缘故,迟迟未能成行,她很遗憾。当时我落泪了,梦想无所谓崇高与卑微。”

    范顺赞的作品既唤起人们对梦想的期许,也直白地呈现出现实的无奈。许多人在看过展览后都感叹,现实的确在围困梦想,最终的迷失并不意外。

    在“往事如烟”看来,上世纪80年代是个真正的理想主义年代:“在那个纯真的年代,梦想色彩斑斓,可以飞天、入海,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而如今,大家的梦想被扭曲,变成非常现实的房子、车子、位子、票子。”

    对于梦想,“往事如烟”则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现在的年轻人诱惑比较多,很多人还没做就先去想做成以后会如何,有些功利。”正因如此,黑明更喜欢范顺赞这种单纯呈现梦想的形式。

    在范顺赞的计划中,《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还有一张应是为自己的理想而拍的:在餐厅打工的男孩儿梦想做艺术家,手中待洗的餐盘是他的调色盘,他的梦想仍旧在他身后的画布中。虽然这张照片至今还没有拍,但如今还在兼职做艺术考试辅导老师的范顺赞,可能很快就不用借画布圆梦了。

    对于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范顺赞也没有给出答案。但是,曾经只能在法国刷盘子维持生活的范顺赞没有忘记梦想;从小就被别人认为是“废物”的张紫轩没有放弃梦想;做了一辈子教师的杨淑芳没有后悔自己为梦想付出的一切。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答案自在每个人的心中。

分享到:
始终站在梦想的画布前
杭州:300万专项资金助力民营书店
苹果的商标,归真堂的熊
长征申遗,意识形态不是问题
一档变了味的谈话节目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