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月嫂”为什么就不能月薪过万

陈方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11日   02 版)

    北京、上海收费最贵的月嫂,佣金已超过1.5万元。月嫂“天价”的佣金泡沫自当被戳破,但在关注“天价月嫂”时,笔者很不喜欢那种简单类比,以及类比中媒体或观察者流露出的某种优越感。比如,报道称,“媒体或呼吁政府加强监管,或探讨高价月嫂是否‘物有所值’,但都忽略一个有趣的现象:月嫂这个连单独职业都算不上的家政工作,为何收入能高于一个医学博士?”呼吁政府加强监管没有错,探讨月嫂高价是否“物有所值”也没有错,让人感觉极不舒服的是,“连单独职业都算不上的普通家政工作,为何收入能高于一个医学博士?”这样的质问中分明流露着些许职业歧视。

    与医学博士相比,月嫂工作的技术含量固然无可比拟。但“技术含量低”的工种是不是一定得比“技术含量高”的工种的收入低呢?媒体在关注月嫂现象时,对月嫂的收入格外“热情”,但“低技术含量”背后的“辛苦”却鲜有提及。

    请过月嫂的人大都了解月嫂的辛苦。在石家庄,月嫂的一个工作周期一般是28天,这28天里得没日没夜地照看婴儿,几乎不能睡囫囵觉。单从对身体伤害的角度考量月嫂工作的辛苦程度,恐怕很多工作都无法与其相比。至于报道中所称“月嫂给宝宝吃安眠药、有月嫂挑拨婆媳关系、有月嫂用冰水拍打宝宝的脸”之类的“恶行”,在现实中不能说完全没有,却并不足以成为“妖魔化”月嫂及贬低月嫂工作含金量的“证据”。

    个别月嫂的“天价月薪”超过医学博士,这不见得正常;但是,刻意把月嫂的收入和医学博士对比,这一定不正常。脑力劳动者可以高薪,体力劳动者为何就不能高薪?媒体对北京近百名月嫂的调查发现,60%的月嫂每月收入在5000元~8000元,20%的在8000元以上,没有一个月嫂的收入在3000元以下。石家庄月嫂的月薪现在也涨到了4000元左右。月嫂的工资确实不能说低,但很多人感觉大多数月嫂的工资过于“虚高”,那是因为只看到了她们的“高薪”,很少有媒体去全面呈现她们的辛劳。

    虽说职业不分贵贱,可一到现实中,职业的高低贵贱便呈现得泾渭分明。农民工工资超过刚毕业的大学生了,舆论开始“惊呼”;月嫂工资偏高了,舆论同样呈现出一副“惊讶”面孔。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农民工和月嫂的工资似乎就不能高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医学博士,否则就是“虚高”。这样的类比流露着职业歧视,更透露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意识。

    同样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远低于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我们呼吁要平等对待退休职工;同理,农民工和月嫂虽属体力劳动者,但不能据此剥夺他们拿高薪的权利。遗憾的是,当下一些相对强势的群体一旦看到相对弱势的体力劳动者的薪酬赶超了自己,就开始不自觉地“玩矫情”,比如对“天价月嫂”质疑时的口气——“她们连单独职业都算不上,为何收入能高于一个医学博士?”更需警惕的是,这种矫情已蔚然成风。如果可以“职业身份置换”,我相信几乎没有医学博士愿意去做月嫂。

    重回“天价月嫂”的话题,天价佣金的泡沫一定要戳破。但在戳破泡沫时,一定要收敛内心的优越感以及暗藏在心底的对体力劳动者的歧视。

分享到:
“月嫂”为什么就不能月薪过万
月嫂
不能以理服人,司法何来权威?
容假的社会,打假总是无厘头
谁的职教先进,谁的失学伤痛?
统计数字何时才能不造假
别让幼儿就近入园成为奢望
对房企破产不必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