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1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直面做大餐的大厨们

朱爱萍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11日   04 版)

    4月26日,我得到了一份别样的温暖——再次回到“娘家”,参加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的“与心目中的名编名记面对面”活动。

    读报时间越久,内心的疑问越多。我很好奇,这份陪伴我30年,曾用最有力的“手”扶我跨越人生种种磨难的报纸,后面究竟站着怎样的一群人?对于编辑、记者来说,写文章是不是等同于家庭主妇做顿家常便饭,大笔一挥,饭就上桌了?

    带着这些疑问,我坐在了冰点周刊编辑从玉华的对面。从玉华告诉我,采访被疫苗和三鹿奶粉致伤致残“最倒霉的家庭”,她晚上就和文中的女主人及两个孩子睡在窑洞的炕上。而从太平间、解剖楼、遗体捐献者纪念园一路采访过来,她最初的一点点紧张已完全消失,并决定将来捐出遗体,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第三十四个名字”之后。

    我和我周围的人,都曾被从玉华写的《一个母亲最后的力量》中那位家贫如洗、大字不识的母亲深深感动。从玉华说,最先被这份亲情感动的是她本人。生活中这些平凡的人首先是作者心目中的人物,然后才成为一份大报“人物版”的人物。

    这些内心装满情的人,工作中却又最无情。这里没有长幼尊卑,大家会为一个选题争得面红耳赤,会毫不留情地挑出别人文章的不足。

    通过这次活动我真正明白,中青报始终理性客观地记录时代、影响社会、感动读者,是因它具有一份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这份情是基于理解上的共情,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关怀;是因为每篇文章的背后,有着一群崇尚民主永远不老的年轻人。

    (作者系山西省晋中市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财务主管)

分享到:
我与《中国青年报》的故事
梦想让我们永远年轻
回家的感觉真好
直面做大餐的大厨们
春天 和中青报有约
两年之约
再见 我的恩师
读者感言
微博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