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1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春天 和中青报有约

邴绍明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11日   04 版)

    近了,近了,更近了——真想快快赶到北京,第一时间见到神往已久的中国青年报社。

    3月15日晚上,我终于抵达海运仓2号。“报社全体同仁欢迎读者回家”的横幅显得那么醒目,那么亲切而温暖。

    上初中时,中青报慢慢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在年少的岁月里,是中青报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有充裕的时间阅读并充分利用好中青报,是在我参加工作做教师的时候。中青报语言表述规范,文段经典,始终葆有激情、锐气和智慧。在语文课上,我把中青报作为第二教材,用她做例子讲遣词造句,讲标点符号,积累作文素材,净化学生心灵,丰富课余生活……就这样,中青报伴着我的课堂,伴着我的生活,一起走过了十多个春秋。

    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早早起了床。趁着第一缕阳光,我拍下了中青记者之家和刻在巨石上的“中国青年报”,拍下了“海运仓胡同”,拍下了运送中青报的邮车,拍下了设在东围墙的报纸宣传栏……

    在欢迎仪式上,读者的座位被排在了前排中间,没有尊卑,不分你我。正如中青报张国老师在微博里说的:“从一张照片可以看到一个报社看重的是什么。拍合影时,读者轻松地站在前排,中青报的总编辑、社长、副总编辑却站在了最后一排。”

    活动中,报社的领导来了,各部门主任、各版主编来了,编辑记者们来了。他们有的放弃了休息,有的刚刚从两会现场回来。读者们动情地述说着自己的读报经历和建议,编辑记者们专注地记录、用心回答读者的意见和问题。

    17日,要返程了,在报社大门口,我驻足再驻足,回眸再回眸。

    (作者系山东省莒县高考辅导培训中心教师、中国青年报银牌读者)

分享到:
我与《中国青年报》的故事
梦想让我们永远年轻
回家的感觉真好
直面做大餐的大厨们
春天 和中青报有约
两年之约
再见 我的恩师
读者感言
微博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