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马蒂亚·森是印度著名经济学者,由于在福利经济和社会选择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阿马蒂亚·森1933年生于印度,此时的印度正处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1950年印度独立,成立了印度共和国。然而,普通印度民众仍旧生活困苦,饱受贫穷、饥饿、疾病的困扰。阿马蒂亚·森虽然出身于显赫的家庭,但他却心系普罗大众的疾苦,致力于解决贫穷、福利等经济问题,因此而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
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正义的理念》一书与森的其他经济学著述有所不同,这是关于如何实现正义的著述。这或许是很多人文学科的专家学者到最后都必然会探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森这样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学者来说。消除贫穷和饥饿,减轻疾病,为的不仅仅是让生活变得好起来,更重要的是,消除这个社会上的不公正。贫穷、饥饿和疾病,这些问题只是表象,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实存在的不平等、不公正。
《正义的理念》不局限于印度本身的这些问题,而是将印度的这些问题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考量,探究造成发展中国家越发贫穷的问题根源,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
该书的意义如果仅限于如何实现正义的话,那就低估了本书的价值。作为一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正义的书呢?经济和正义,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现代国际社会的体系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民主政治则是以议会制为代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按照西方国家的设想而构建的,代表的是西方的价值观。
不管是“金砖五国”还是“VISTA五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是因为实行了市场经济才造就了今天的经济繁荣。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创造新的市场经济理论,而只是再一次证实了市场经济的巨大力量。
阿马蒂亚·森的《正义的理念》正是这样的一本书:他质疑西方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制度,怀疑这个制度是否能带来国际正义。他并不主张设计一个“完美”的制度,因为这个制度不可能存在,所以,森将眼光从“未来”转到了“现实”,着眼于消除现实存在的不公平、非正义,从而达到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
中国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面临许多挑战。一些国家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但在政治上却警惕中国、恐惧中国。这种恐惧的根源在于,其他国家不知道中国将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同时,还要让自己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中坚力量——在政治上成为其他国家可以信任和依赖的大国。
阿马蒂亚·森的《正义的理念》,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