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过是一个辉煌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灿烂的开始。”在《我之舞》中,史铁生曾这样写道,这是他对死的领悟。
“铁生活着,已用他的作品完成了对文学的超越;铁生去世,又以他的非凡经历铺展开人生价值的坐标系。”近日,《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一书出版。执行主编岳建一表示,整理、分析和评价铁生的作品,学习、体验和理解铁生的生存标准,已经不仅是当代文学界的重要事件,而且是当代思想界新思维的起点。
2010年岁末,“中国最具灵魂的轮椅作家”史铁生留下300多万字的著作离去。给所有热爱他的人,留下了无尽的隐痛和遗憾。
“他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对于史铁生,作家韩少功这样评价。
他的300多万字的著作,知行合一地探讨着生命的差异,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高贵意义;他用文字展开的宏大空间探寻着精神之于现实生活的巨大价值;他用敞开的心胸昭示了灵魂对于人类生活所具有的高贵意义。
作为解读史铁生作品、体验史铁生生存标准的“写作之夜丛书”系列中的第一本,《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集聚了43位至爱亲朋对史铁生的私密记忆。编委会成员不仅迅速集结了包括王安忆、周国平、刘索拉、陈建功、朱学勤、查建英、韩少功、雷达、张海迪、顾长卫等文学界、出版界、学术界重量级人物,还有史铁生最亲密的挚友们。作者们用最饱满的情感叙述,以最深刻的讲述方式,拼贴了他的生命真相。全书40余万字,有160余幅珍贵图片。其中大量史料和照片均为首次披露。
编委会负责人孙立哲解释:“铁生曾说,‘往事,过去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未被意识到的,它们都已无影无踪;另一种是被意识到的,它,才是真正存在的,被保存下来成为意义的载体。’丛书定名为‘写作之夜’,就是依据史铁生留下的著作,使人们反复‘意识到’他的生命轨迹而使记忆永存。它的价值在于:在他思想的起点、中途,或者结束地,开始人们的思考。”
该书作者中,孙立哲曾是史铁生当年清华附中的同学、同赴延安插队的同伴。史铁生挚友、评论家何东则以极为细腻的讲述,还原了史铁生病危抢救、遗嘱捐献肝脏的过程。陈建功、周国平、王安忆等作家真情回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种种细节;牛志强、张守仁、章德宁等编辑以平实的文章,勾勒出史铁生成为知名作家的历练过程。此外,史铁生现供职于《诗刊》社的妹妹史岚、青年时代好友现为著名心理学家柏晓利、堂弟史铁桥、小说原型李燕琨、邻居王耀平等亲朋的回忆,完整勾勒出一个作家的真实灵魂。
“史铁生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作家,他的精神品格和他的文学创造,是中国当代文学理应珍视和宝贵的财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
“他的涅槃之路,烛照了我们,使我们自惭形秽。”作家陈建功说。
“在这个灵魂缺席的时代,我们有铁生,我们真幸运!”学者周国平说。
本报记者 吴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