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公务繁忙,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这几天婉拒了不少记者的采访。不过,有一批特殊记者是他提出要约见的。
“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大学生记者来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导工作!”这是6月27日,葛道凯在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见面时的开场白。
司长使用“指导工作”这个词,很多同学还是第一次听到,大家不约而同鼓起了掌。这些学生是中国青年报社、天津市教委从全国职业院校1000多名报名学生中选拔出来的。
葛道凯解释说,50位同学是代表3000多万名职校学生来到大赛现场的,“你们的体验要成为3000多万学生共同的体验”。
“通过你们要向13亿老百姓宣传大赛怎么样。”葛道凯说,13亿人不可能都到天津来,天津人也不可能都到赛场来,所以记者的角色非常重要。当记者,不是自己来看,而是代替老百姓去看,把自己的感受告诉老百姓。
他对这些同学说,要把自己看到的带回学校,带给自己的老师们。“老师们自己都觉得教得挺好的——当然有的老师确实教得挺好的,但是也有些不到位的地方,要告诉他们哪些地方要改进。”
他还希望学生记者把所见所闻告诉“未来的师弟师妹们”。“告诉他们选择接受职业教育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国家需要科学家、工程师,同样需要千千万万技能型人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他说,要向师弟师妹、向中小学生宣传,接受职业教育一样可以为国家、为地方、为家庭作贡献。
接下来,葛道凯向大家“报告”了今年大赛的总体情况和5个特点。他坚持站着与同学们对话。与此相反,很多学生记者坐在了椅子上。
今年,大赛共有96个赛项。葛道凯为大家算了一下,涉及第一产业的赛项10个,第二产业的44个,第三产业的42个。这与我国三大产业的结构非常相似。既有反映国家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的水环境监测等新的赛项,也有手工制茶、中医药技术等涉及传统工艺的项目。
与此同时,大赛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预计吸引超过10万人次参观。其中,有不少于55个国家的近500位外宾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大赛中。葛道凯说:“我们的职业教育不是在闺房里头的,不是在课堂里头的,是可以拿到所有人面前、让他们看一看职业教育是什么样的。”
他表示,希望大赛能够成为公众体验职业教育成果的课堂。“职教成果怎么样,校长都说水平很高,学生说学得很好,老百姓看什么?我们办作品展洽会、教学成果展演。”他也希望通过学生记者的镜头、纸笔和微博,展示职业教育战线的精神风貌,让大家可以看到,3000多万职校学生是社会进步积极的力量、向上的力量、支撑的力量。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灵获得了第一个提问机会。他问,现在高考刚刚结束,报考院校正是热门话题。在社会认知中是按照高考分数划分层次的,职业教育靠什么吸引高分考生?
对此,葛道凯回答:“你这个问题很多老百姓估计都想问。其实问题本身存在误区。考高分的同学选择职业教育很好,低分同学选择职业教育也很好。”他说,选择职业教育,更主要的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和追求,分数高低既重要又不重要。人们是各有短长的,不能拿分数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应该倡导按贡献大小评价职业教育水平的高低,用能力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秀程度。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娄佳男是一名校园作家。他发现,列入大赛的文科专业较少,覆盖面还不够。葛道凯解释,目前第三产业相关赛项42个,比例已经不少。当然,接下来还要研究能够把比赛和公众的兴趣结合起来的项目。
去年,葛道凯去英国伦敦观摩世界技能大赛,有个印象格外深刻:连续两天去大赛现场,见到美容美发、烹饪等比赛的门口都排着几百米的队伍。因此,他认为,我国要发展一些观赏性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赛项;另一方面一般老百姓看不懂的赛项也要发展。“要体现老百姓关心的,但是不能完全以老百姓关心的为标准”。
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飞提问:怎么看待一些职校学生频繁跳槽或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葛道凯坦率地回答,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我们现在强调教育的经济属性,特别职业教育讲得多,因为职业教育“曾经离经济社会比较远”,但是教育培养人,首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然后是培养技能型高端人才。无论学生从事所学专业还是不从事所学专业,只要他本人能力得到最大发挥,对社会有益,这就是教育的作用。“如果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感觉,是需要改进的。这个问题也是不能完全由教育来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反思。”
本报天津6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