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搭在旧时光里的创意工厂

本报记者 张黎姣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10日   09 版)

    7月8日,周末。北京方家胡同很安静,居民们在自家门口纳凉,街边的小店开门迎客,却并不用高分贝的音乐吸引人,不时有汽车从胡同通过,即使遇到缓慢走着的行人或三轮车,司机也不鸣笛。

    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已习惯这样平静的生活,但方家胡同却显得有些不同。

    刚走入胡同,便看到不少人用相机对着那些古老的民宅拍摄,还有些扛着摄像机的人在采访胡同居民,探访其中的故事。

    而你一定会在这些旧式民宅中,“遇上”一个宽敞的院落,仍能看到其中那些灰色砖瓦和锈迹斑斑的门窗,大家很容易被这里张贴的演出广告吸引,或是对院子中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老式厂房产生兴趣。

    这便是方家胡同46号院——原中国一机床厂址,有些废旧的机器仍被摆在院中,“宣告”它从前的使命。

    此时,院中有喝着咖啡闲谈的青年,一个女孩儿坐在剧场门口看书,服装店店主忙着自己的事儿,并不只坐着等客,而院子中间的草坪上,还有人在准备户外婚礼。

    或许你疲于只看胡同里“民宅,禁止参观”的字眼儿,但对胡同生活仍保有好奇心,想从其中看到点新鲜的东西,那么,你会发现北京的老胡同里不再都是紧紧掩着的门窗,那些搭在“旧时光”里的胡同创意工厂随时开放。

    到老胡同遇见新创意

    “80后”杨号很喜欢去小剧场看演出,从前他的“根据地”是蓬蒿剧场、朝阳9剧场。他曾看过北京现代舞团的演出,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便搜索到方家胡同46号——北京现代舞团的所在地,他想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产生过程。

    “想不到在方家胡同里有这样一个舞团,从排练到演出都在这里进行,像是艺术的‘生产线’,很吸引我。”因为喜欢这里,杨号在现代舞团报名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舞蹈训练班,自此,他便常常来方家胡同“串门”。

    除了艺术团体外,文化沙龙、咖啡馆、设计公司等不同类型的创意小店、公司都汇集在方家胡同46号,那些原来被闲置的工厂中的小礼堂、锅炉房、恒温车间、办公楼等都被重新利用,旧工厂重新有了生机。

    方家胡同46号只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委会所改建的旧工厂之一。此外,有50多年历史的人民美术印刷厂被改造成人民美术文化园,北京京纸集团工业遗址成为北京国际创意设计苑,北京计算机二厂科研综合楼被改建成亮点五十五号文化创意产业园……

    这些别具一格的创意园区都坐落在胡同里,与胡同的肌理相连。在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委会副主任贾邦看来,“这些创意园区能将老北京胡同中原来的旧工厂的发展过程全部展示出来,既保留了工业遗迹又展示了新的创意”。

    起初,想在雍和园范围发展文化产业时,贾邦发现东城区的空间资源不足,周边有现代化楼宇,但满足不了文化创意企业的需求:“在认真搜集房产信息后,发现很多原来闲置的旧工厂,它们面临企业转型,又不知如何去做。”

    “由于这些工厂在胡同中,与居民生活融为一体,所以要发展无污染的产业,创意产业是首选。”贾邦和他所在的管委会经多次考察,确定了方向,将创意带进老胡同。

    如今,胡同创意工厂散落在不同的胡同中,且每个都有其不同的定位和独特的标签,胡同创意工厂游的开通,也为更多人体验胡同文化、创意氛围提供了新选择。据贾邦介绍,现在已经建成的10个站点都可接受观光,雍和园管委会也力图使其服务标准统一,还在每个站点设立电子地图,提供下一站点的交通图。假使你不愿亲自到其他站点,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体验其他园区的特色。

    “逛胡同不能只看到紧闭的大门,要了解百姓生活,和胡同变迁,这些都可以在胡同创意工厂中看到。”贾邦认为胡同创意工厂让老胡同有了生机,不是“死”胡同。

    胡同里的创意,接地气

    “它们既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也很接地气。周围又有很多名人故居或历史文化遗迹,让人走进来就感到平静。”这是杨号对创意工厂的观感,比起现代化的高楼,他更喜欢胡同里的生活气息。

    “改头换面”的北京胡同并不少,五道营胡同、南锣鼓巷都已发展成熟,但却不一定是胡同文化的最好体现。

    在方家胡同46号拥有一个设计工作室的吴利洲,常喜欢去南锣鼓巷溜达。“起初,有些店面还是极有特色的,但是如今商业气息太浓重,隔几个月去,就会发现有几家店改头换面了,现在只有酒吧还能开下去。”吴利洲有些失望地说。

    在贾邦眼中,南锣鼓巷、五道营胡同对胡同文化的展示是平面化的,而胡同创意工厂并非要把胡同变成商业街,而是用有历史、有深度的方式,向游客展示北京的风貌和文化。

    如今的创意工厂为许多做创意工作的人提供了更“生活化”的环境。

    不喜欢写字楼中只能在电梯间看到形形色色陌生人的吴利洲,是第一批到方家胡同46号的商户:“我的店面很特殊,最早是两个大型变压器,移出后,就成为了现在的店面。”

    吴利洲的工作室做中式服装,原来公司本在现代化的写字楼中,直到他发现方家胡同,才搬入,并把胡同文化和现代创意结合起来,让他和他的顾客都感觉亲切。

    “这胡同中原来就有很多文人聚集,挨着雍和宫、国子监、孔庙,文化气息浓厚。这里平时很安静,游客不多,非常适合同客人交流。若在商场嘈杂的环境中,心很难静下来,大家都很急躁,只想着商业利益,而没有时间为这一个设计理念去探讨。”从前在胡同中生活过的吴利洲喜欢胡同的环境。

    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董事,首席运营官徐东介绍说,他们的公司一直都在四合院中,2011年才搬入藏经馆胡同2号,这里比邻雍和宫,“常能听到做法事的声音,连雍和宫中焚香的味道都会飘进我们的院中”。这让徐东和设计师们感到很平静,连客户也喜欢来公司品茗、休息。

    离开写字楼而进驻胡同工作的刘雷,是嘉诚印象•藏经馆17号的创意总监,他对这些创意工厂感情很深:“做创意产业,需要安静的环境,新的文化融合。走进胡同会让大家感受到老北京的文化,这里处在喧嚣的城区,却是一块‘净土’,适合创意工作者的发展。”

    比起798艺术区、五道营胡同、南锣鼓巷,贾邦更喜欢胡同里的这些工厂,因为“并不完全追求商业利益,保留艺术的独立性。”

    在这些创意工厂中,艺术变得不再阳春白雪,而是透着生活的味道,艺术家看得懂,老百姓也可以成为“圈里人”。

    创意工厂,不失胡同风韵

    这些新的胡同创意工厂,面临着不同的难题,而这些难题,也很有老北京胡同的“特色”。

    作为胡同创意工厂之一的嘉诚印象·藏经馆17号,建设初期就有自己的困难。

    “最初建设时如何处理与居民的关系是个难题。胡同的空间狭窄,创意工厂肯定会挤掉居民的空间,也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刘雷介绍说,其实园区建成后,以它为中心,周围的风貌会发生改善:“旧的水路电路得到改造,胡同里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会得到提高,附近房价普遍提升,园区建成后也会增加就业岗位。”

    方家胡同46号园区负责人洪基伶记得,最初建园时,有很多居民好奇来看,也有些不解,但经过不断沟通和改进,大爷大妈也有了“文艺范儿”。

    本着对原来旧工厂和老胡同的感情,旧工厂在改造的过程中,大家尽量保护其原有风貌,并把胡同文化加之其中。

    刘雷介绍说:“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尽量考虑与胡同文化契合,从外观上,到精神内核,都尽量统一。”

    “创意工厂的基本空间都保留了原来的部分,比如方家胡同46号的剧场,保留了原来旧工厂的门厅,包括原来的木梁,也只是进行了安全加固,其建筑结构并没有动,只是加了现代感的外立面。还有些工作室连旧风扇也保留下来,只是改善了实在没有办法继续使用的基础设施。”洪基伶表示,所有的改动都是以保留原貌为前提,将新建筑和老胡同结合在一起。

    胡同创意工厂虽“身处”老胡同中,与四合院亦有区别,但在吴利洲眼中,这些经现代化包装的创意工厂,出现在胡同中,并不会让人感到“穿越”,因为“现在的胡同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其实失去了很多原有的味道”。

    对于是否会影响胡同原有风貌和文化,贾邦表示胡同创意工厂是在保护胡同文化:“原来总是拆,现在我们在原貌上改造,在风貌区中发展产业的新模式。这与保护胡同不矛盾,因为工厂原本就在。实际上发展文化产业这样宜居的、清洁的产业是还原生态的一种方式,又将创意工厂和北京胡同的生活、文化融合起来,连胡同里居民的理念都发生了变化。”

    “北京胡同的居民生活悠闲,街坊间互动很多,我们创意工厂所进驻的企业也在恢复街坊邻里的关系。”洪基伶认为胡同创意工厂是在延续胡同的精神。

    洪基伶并不担心胡同文化被现代创意“占领”:“北京本就是一个很包容的城市,它的文化力量比我们想象得更强。只改变建筑风格就想改变其精神和文化氛围,是很困难的。”

    改变的只是外观,胡同的风韵却还一如既往,洪基伶强调:“创意工厂只是融合在胡同中,而非改变胡同的样子,谁说融合后就不是北京文化了?这是新的生长,是改变而不是消灭。”

分享到:
搭在旧时光里的创意工厂
国博百年
分不清西皮二黄也拦不住我爱京剧
自由与人文不是毕业礼的过客
把“更大”的故宫给公众
“知青风”来袭,反思历史是所有人的责任
麻辣一周
王雅洁个唱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