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旁白

自由与人文不是毕业礼的过客

燕农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10日   09 版)

    夏季时令,不仅缤纷,还有燥。情感交融的毕业季嵌入如此时令,就不免个性、激情得有点过头。这种时令性“快餐”其实已让人舌尖疲劳,譬如今年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的“问答体”、中国农大校长柯炳生和北邮校长方滨兴的“追忆体”、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的“激励体”,直至曾经引领风骚的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的“叮嘱体”等等,都不过是在现场换了些掌声,并未如往年那般引得网络人头攒动。

    反倒是一些毕业典礼嘉宾的“客串”表现,让人或惊诧或欣然。浙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高艳东一段“甄嬛体”发言震惊网络;而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周劼人在母校的演讲《毕业生,你慢慢来》,和卢新宁在母校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备受舆论推崇。这几位的风头已经盖过诸多校长,俨然成了今年诸多高校毕业典礼的主角。

    网上的议论纷纷不必罗列,个人的风格与观点亦无需详谈。如今的大学毕业典礼上,能容得下高艳东“浙大是小三”,而且“这种小三精神,也是浙大特有的人生哲学”般雷语,已属不易,虽然未必合庄重场合的时宜,但从基本面上看已略显大学的自由宽松。卢新宁与周劼人的致辞受热捧,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讲了基本的处世哲学,而是言之谆谆地说出了两条底线: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是一种精神操守层面的底线;慢慢来则是一种人生与事业层面的底线。归结为一句话,两份致辞的精彩之处,是饱满的人文情怀。

    自由与人文,本是大学校园里的精髓。但问题在于,毕业季自由与人文的春光乍现,之所以摇曳得让人怦然心动,往往在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平素中的大学是缺失自由与人文的。很多毕业生对大学校长的毕业典礼讲话,都是澎湃心动的。而在“记忆体”的讲话中,更有校长动情发问:四年前我说过……四年后你们是否有了亲身体验?一个多么精彩的青春四年,以自由与人文开端,再以自由与人文结束,那么中间的过程到底怎样?设若整个四年都充满了这种精彩范式,我们注定看不到毕业生三番五次的掌声雷动。

    不必计较大学校长们毕业讲话的风格与体裁,因为毕业致辞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但是,却必须计较于大学校长讲话中自由的尺度与人文的深度,尤其是其在刹那间与学生所产生的共鸣,因为这是观察大学自由与人文氛围的风向标。正如卢新宁在致辞中所谈到的:“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如果一所大学动辄“会商”学生,那么毕业典礼上所展现出的自由与人文,充其量不过是在“最后一课”上晒晒行头。

    在另外一个方面上,卢新宁也好,周劼人也罢,虽说是回了母校,却毕竟已是“单位人”或者“社会人”,一定程度上不再为校园内的规则所约束。同样是周劼人,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就显得中规中矩,似乎是典型的毕业生代表发言模式,但三年后却能够坦诚地讲“你慢慢来”。这当然与个人的社会历练有关系,却又让人不能将这种转变完全归结为成熟老道。需要暂且存疑的是:大学毕业典礼上,能不能允许毕业生代表说“慢慢来”?

    日前,《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虎妈、淘宝体等词被宣布为“十大新词语”,个别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因“品位不高”落选。纵观近年来新词语的诞生,已经从偏重调侃向贴近现实和生活转身。这或许称得上是一种社会的文化自觉。这种背景下,大学校长的毕业致辞设若还停留在几分钟的精彩比拼,抑或自由得没有格调自觉,抑或需要嘉宾代表来“客串”性地普及人文,就不免令人感伤——自由与人文,是否理性地充满了引领社会的整个大学过程?这,显然不单单是大学的课题。

分享到:
搭在旧时光里的创意工厂
国博百年
分不清西皮二黄也拦不住我爱京剧
自由与人文不是毕业礼的过客
把“更大”的故宫给公众
“知青风”来袭,反思历史是所有人的责任
麻辣一周
王雅洁个唱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