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那些年

让我们聊聊电视机

黄少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15日   12 版)

    每次拿着遥控器挨个儿换频道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地方台在播很老的电视剧,比如83版的《射雕英雄传》。模糊的画面与目前的高清电视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停顿一下。

    小的时候,我是个十足的电视迷。印象中,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们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对于除了村子以外一无所知的我来说,这个方方正正的小盒子有着神奇的魔法——那是一台黑白的、12英寸的电视机,头上长着两根长长的“触角”,由于信号不好,经常会出现黑屏,需要360度移动这个“触角”来寻找信号。

    由于很珍贵,邻居家的这台电视机用一块布盖上,到晚上6点左右才会露面。那年热播的电视剧就是《射雕英雄传》。每天晚上,大家都会抓紧时间吃饭,有时候,饭还没吃完,只要听到电视机的声音响起,也会扔下饭碗,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过去。

    说是邻居,其实还是有点距离。当时农村的房子是一排一排的,有电视机的邻居在我们家的后排,需要绕过一排房子才能到他家。冬天,天黑得早,有一次我跑得太快狠狠摔了一跤,把裤子磨了个洞。害怕回去会挨骂,看完电视的我不敢回家,还让姐姐偷偷回家先拿了条裤子换上。

    那时候,追着电视看并不是小孩的专利。忙了一天的大人们,到晚上就聚集到电视前。由于看的人太多,大家都自带凳子,没带凳子的人就站着看。节目火爆的时候,一屋子挤得满满当当不说,门口也都排满了人。为了方便大家,电视机屏幕永远朝着大门。

    对于懵懂又充满求知欲的我来说,这个“小方盒”带来的惊喜远远大于任何书本和课堂,特别是那些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的动画片,比如《葫芦兄弟》、《小龙人》和《聪明的一休》等。因此,当无意间在少儿频道发现《葫芦兄弟》重播时,我兴致勃勃地和闺女一起重温了一遍。阅片无数的闺女,虽然不“嫌弃”,但也说不上喜欢,如果另一个频道有《猫和老鼠》或者《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话,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换台。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家终于有了一台18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在当时算是很好的了,爸爸斥“巨资”才把它搬回家。原以为属于我们的春天来了,可是,由于害怕我们沉迷于电视影响学习,爸爸把电视机放在他们的房间。当时,还有不少邻居没买电视,晚上会到我家来看,大人们残忍地把门一关,让我们姐妹在外面做作业。

    不难想象那种百爪挠心的心情!大人们看得津津有味,我们却只能埋头苦读。心思自然没在书本上,有时候,我们会偷偷趴在门口听听声音,然后三五分钟就假装进去拿东西,常常是大人们在里面讨论剧情,小孩子也在外面热烈地讨论。

    那时候基本处于来者不拒的状态,动画片、电视剧甚至连广告都让我们入迷。琼瑶电视剧当然不能放过,用“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来形容再合适不过,还不懂什么是爱情的我们,却跟着片子里的男女一起落泪。那又怎么样呢?年少的时候,谁不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人生真谛,看遍世间繁华。

    有一部叫做《公关小姐》的电视剧,在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远大”的理想——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当一个穿着职业套装的空姐!

    还有《北京人在纽约》。在只能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农村,我的青春常常伴着迷茫和困惑,而《北京人在纽约》让当时还很幼稚的我,自以为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我的志向从女军人到空姐、从总经理到留学生,热播电视剧在我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伴随着我的成长,家里那台18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也进入了生命的尾声,经常莫名其妙地罢工,每次都要在它头上“敲打”几次才继续工作。

    2000年,我考上大学的那一年,家里换上了29英寸的大彩电。嗯,真的很大,应该比现在我自己家里50英寸的液晶电视要重上好几倍。但在那之后,电视对我的诱惑却直线下降,有好多年,我家几乎从来不开电视。

    直到又一个轮回——闺女开始迷恋上电视,而我却已经想不明白,那么没劲的节目怎么可以看得如此津津有味?

黄少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0月15日 12 版

让我们聊聊电视机
乔布斯式脾气
相谈甚欢也有边界
重阳节他没来
不将就
爱情价码
铛铛车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