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演绎老百姓身边的法治故事

昆山法治微电影打造“全民普法”新模式

本报记者 崔丽 王素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08日   02 版)

    如果不是一部名为《心路》的微电影,外来打工妹袁春燕已经离开江苏昆山,回到四川老家。

    这个皮肤白皙、眼睛大大的90后“川妹子”,在那部涉及“社区矫正”的法治微电影中饰演女主角,过了一把“演员瘾”,原本辞职回老家的打算也因此“搁浅”,“能‘触电’微电影,特别难得,而且从中学到不少法律知识”。

    在昆山,越来越多的人和袁春燕一样通过参与、观看法治微电影,轻松读懂了陌生晦涩的“法言法语”。

    2013年,由昆山市司法局主办的首届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破茧而出,搅动了普法一池春水。今年,法治微电影大赛迎来第二届,势头越来越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截至4月30日,微故事征集阶段完美收关,共收到来自全国22个省份的517部微故事参赛作品。

    法治微电影让老百姓走上“微”荧幕,讲述身边的法治故事,探索出“微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昆山模式”,更令人可喜的是,因其时尚性、平民化,法治微电影受到年轻人热捧,大批草根青年成为运用新媒体普法的主力军。

    争一下咱老百姓的奥斯卡

    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外来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被称为“新昆山人”。这个庞大的外来务工群体也是昆山法治微电影大赛的最活跃“因子”。

    “新昆山人”诺诺就是大赛的“骨灰级粉丝”。这个28岁的东北姑娘大学毕业后来到昆山一家传媒公司工作,平时在网络上十分活跃,她还是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昆山论坛”的资深版主。

    去年,诺诺在论坛上看到昆山法治微电影开放网友探班的消息后,就报了名参加,“一开始只是好奇,想看看电影是怎么拍的,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她“鼓动”朋友去参加微电影的演员试镜会,自己则面试成为首届昆山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颁奖典礼的主持人……

    吸引诺诺和小伙伴们产生这些“连锁反应”的,是这种微电影的普法形式,不仅门槛低,能够亲身参与,而且原本死板的法律条文因为搬上了“微”荧幕变得生动易懂起来,“很对自己的胃口”。

    诺诺印象最深的,是一部名为《“亲”的威胁》的法治微电影,该片讲述了游走在网购灰色地带“职业差评师”的生存状态。这部原型来源于杭州市淘宝网首例“恶意差评师”案的微电影,让经常在网上买东西的诺诺“再看到差评时,总会多注意下是不是恶意的,心里多了些警醒”。

    “这些‘小警醒’就是法治思维的养成过程,也是法治微电影的普法‘威力’所在。”在昆山市司法局局长沈清看来,法治微电影只有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和社会热点话题,才能真正引起共鸣。把舞台让给群众,让百姓参与进来,才会起到“润物无声”的普法效用。

    秉持这样的理念,昆山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被打造成“十足草根味”的舞台。不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主持人,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老百姓。在这里,一如由“草根”原创的大赛主题曲《法影星光》里唱的那样:“你饰演你的大律师,我装扮我的女警察,大家来走一回红地毯,争一下咱老百姓的奥斯卡”。

    圆梦“微”荧幕

    因为“主流”的法治微电影,“非主流”的80后文艺青年任晨星圆了自己的“导演梦”。

    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咖啡馆老板任晨星,热爱电影,颇具艺术“范儿”。这个网名“棒棒”的山西小伙儿,现在是昆山微电影圈里的“名导”,由他导演的《归途》、《DING金》、《盛爸爸和“身高树”》等法治微电影捧回省内外的不少奖项,“算是圆梦了。”任晨星笑着说。

    7年前,他从黑龙江一所高职院校毕业后来到了昆山,自己开了一家咖啡馆,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里找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平台”。  

    知道昆山有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后,他就报名参加了,但一开始还有点“犯怵”:“是不是要拍成那种条条框框的法治宣教片?”

    拿到剧本后,他放心了,“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法治故事,很有意思”。这两天,他忙着自己导演的法治微电影《心路》的后期剪辑工作,“连续鏖战”了好几个晚上,但“乐此不疲”。

    和任晨星一样,“新昆山人”闫锋也因法治微电影而圆梦“微”荧幕。80后的闫锋来自宁夏银川,自从在法治微电影《幸运的租客》中出演律师一角后便成了“民”星,之后又相继被选中担任《谣言》、《短路》的主角。

    几部法治微电影拍下来,闫锋过足电影瘾,更折服于法治微电影的普法方式,他颇有感触地说:“网络做载体,电影是形式,法律是灵魂,一部微电影能让人记住一个领域的关键法律知识,那100部呢!”

    法治与微电影相遇,受到年轻人的热捧。沈清认为,这一新型的网络传播手段,具备“开放平等、联姻文化、即时互动”等特点,年轻人在参与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和观看过程中,实现了普法对象从“接受者”向“创作者”、“传播者”的转变,成为普法的主动参与者、传递者。

    让更多人吃到“普法大餐”

    “光影艺术诠释法治梦想,草根文化演绎身边故事”,悄然兴起的法治微电影,让昆山这座以经济和昆曲闻名的江南小城,刮起一场普法总动员的热风。法治微电影“溢出效应”显现,向社区、企业、院校渗透开来。

    位于昆山国家高科技工业园内鼎鑫电子有限公司,是占据昆山经济发展“半壁江山”的台资企业中的一员,近来成为法治微电影进企业的一个舞台。

    鼎鑫公司现有4500名员工,年轻人占95%以上,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对这些年轻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是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的内容,推出了不少法治文化建设项目,其中微电影最受大家欢迎。”鼎鑫公司行政总务处协理韩应源说。

    不过,最初听到当地司法所所长王炳荣向其推介法治微电影时,韩应源并不怎么“感冒”,担心这些年轻员工不一定看得下去。但在尝试引进了几部首届法治微电影大赛的获奖影片后,他的看法发生了一个“大转弯”。

    韩应源说,法治微电影的普法形式“是柔性的,大家看得很起劲,它以善和关怀的角度作为出发点,非常人性化,能使员工在一个个身边的法治故事中潜移默化去接受和了解法律知识。”

    为了让这种“潜移默化”的普法模式更加深入,昆山市司法局今年聘请了6名“新昆山人”作为首批“尚法大使”,参与当地的法治宣传工作。

    “尚法大使”段俊18岁就从四川来到昆山打工,是“新昆山人”里的“佼佼者”。今年1月17日,她曾作为农民工代表,参加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意见建议。

    这个在异乡打拼了20年的四川人,饱尝在外打工的酸甜苦辣,一个切身体会是:“我们这些打工者一方面特别需要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在法治观念上又有所欠缺。”

    成为昆山“尚法大使”后,她多了一份使命感,“希望能给大家多提供法律咨询方面的便利,尤其是跟我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让更多人品尝到这顿‘普法大餐’。”

本报记者 崔丽 王素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5月08日 02 版

重庆师大认定张世友部分论文抄袭
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
2014首期地市级团委青年社会
组织工作分管书记培训班结束
福建:“12355”热线为考生减压
中国青年网首页改版上线
我国海外最大承包工程签约
昆山法治微电影打造“全民普法”新模式
推动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形成自觉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理念
南京:因青奥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