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GDP是什么,那就是考试成绩、分数和升学率。为了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分数和升学率,很多地方把学校办成了应试工厂,班级则成了车间,学生自然成了流水线上一台台应试机器。他们整天被关在校门里,各种训练、各类考试让他们眼花缭乱,愁眉苦脸,身心疲惫。
于是,就有了校长带领班子成员、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到寺庙烧香拜佛,就有了高考班集体在教室里打吊瓶,有了别出心裁的绿领巾,有了校园“状元”雕像,有了将学生的成绩排名编制成学号印在校服上的创举。于是,就有了“提高1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们是狼,一群吃肉的狼,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必胜”之类的雷人标语。于是,就有了一起起学生因考试失利而走上不归路的悲催事件,有了一桩桩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遭受父母辱骂暴打命丧黄泉的悲情案例。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剪掉了学生的想象力,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力。应试教育一把尺子量到底,加之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让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就厌倦学习。一旦学生走出校门,就再也不愿拿起书本,更谈不上终身学习了。
由于片面追求教育的GDP,教育工厂培养的是考试机器,而不是心智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应该说是受教育者丧失了自我,我们的教育丢掉了根本。周国平先生曾谈过:“目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不鼓励天性和个性,有时还会扼杀天性和个性,过分注重知识本身,又过于强调那些实用的东西。”
如今,国人已开始认识到了片面追求GDP、盲目追求GDP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危害,开始理性地对待GDP、追求绿色的GDP,这确实令人庆幸和振奋。然而,对于教育的GDP,人们还情有独钟,似乎还乐此不疲。
教育的“绿色GDP”应是全面的,也就是我们的教育质量,除了让学生学到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获得相应的分数外,还要让学生拥有善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健全的人格、正常的心态、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体、创新的能力、沟通的本领、科学的思维等方面。
教育的“绿色GDP”应是面向个性、面向个体的教育,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他所应该成为的那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有不同,没有不好”、“只有可能,没有不能”的理念,坚持多一把尺子、多一些标准、多一分期盼、多一种等待,善待每一个学生。
教育的“绿色GDP”应是和谐的,我们不可能做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平均发展,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每个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一种个性发展、一种平衡发展、一种和谐发展。
教育的“绿色GDP”应是健康的,也就是我们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应体现在对学生生命和人格的尊重上,体现在对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遵循上,体现在良好师生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建立上,体现在教育的长足和可持续发展上。
什么时候人们开始淡化教育的GDP,更多追求教育的绿色GDP了,什么时候学生就幸运了,教育就有希望了。
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