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援藏先锋

为了青藏高原那一抹绿

——记北京市第六批、第七批援藏干部胡巧立

本报记者 李超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28日   02 版)

    拉萨市中心苗圃里的白皮松已经生长了4年,它们是援藏干部胡巧立的希望。

    1981年出生的胡巧立是宁夏石嘴山人,2000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进入北京市十三陵林场工作。2010年7月,由北京市委市政府选派,胡巧立作为第六批援藏干部来到拉萨。2013年7月,经组织批准,胡巧立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担任拉萨市林业绿化局副局长,这是他援藏的第4个年头。

    在拉萨,每年雨季是6月到10月,其他季节鲜有降水。如果贸然把外地树种种下来,很有可能会有“高原反应”,甚至无法存活。

    刚到拉萨不久,胡巧立在一处山脚下作植被调研时,发现一棵白皮松长得特别好,随后他从陕西引进数百棵白皮松树苗,种在单位后面的中心苗圃里。中心苗圃是他援藏的一个项目,承担两个功能,一是用作科研育苗,提供树苗;另一个功能是作为行业部门对整个地区的苗圃市场进行指导。

    胡巧立说,拉萨的苗圃市场比较发达,但因为没有行业部门指导,不够规范。比如槐树苗今年卖得比较好,大家都跟着育苗,结果到了第二年,槐树苗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作为中心苗圃的法人代表,胡巧立花了3年时间在单位后面把两百多亩荒地进行改造。几万棵树苗种下去,很多树苗因无法适应高原的恶劣天气,枯死或者干死了。但对胡巧立来说,这些没能存活的树苗,好像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他需要花长时间来研究这些树种是否能够适应高原气候,并分析原因。

    “苗圃里的白皮松树苗4年长了不到5公分,这是前5年的缓慢生长期,过了这个5年,就会更快地长高,直到长到30米。”他说。

    2011年,胡巧立承担了拉萨至贡嘎机场专用公路绿化工程项目,总设计绿化面积达34833万亩,投资额达1.4亿元,是拉萨市林业方面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工程,被誉为当地林业的“天字第一号”。

    面对如此大的工程,胡巧立紧盯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从工程设计,到现场的安全检查,再到验收工作等。拉萨的施工队伍从未参与如此庞大的工程,缺乏经验,在技术上面也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胡巧立结合在北京的工作经验及拉萨的环境,带领团队摸索着干。

    工程刚开始的3个月,胡巧立每天连续工作14个小时。“那段时间,我已经数不清自己被晒掉几层皮了,每天晚上回去皮肤一沾水便钻心地疼。”胡巧立说。

    在传统思维和习惯的作用下,植树造林往往重造林轻管护,可对于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来说,造林后3年的管护非常重要,忽视了管护工作就会导致造林成果大打折扣,形成“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恶性循环。

    胡巧立经过考察发现,拉萨市林业绿化工作的瓶颈在于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旧账多。胡巧立认为,这里有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只有对现有的林业做好保护,引入先进的经验进行园林管理,才能改变拉萨市林业绿化的落后局面。

    2013年,拉萨造林的成活率在85%以上,在他的直接推动下,拉萨周边造林工程通过市林业绿化局自检和自治区林业厅的检查验收。

    3年过去,就在他即将离任时,拉萨市林业绿化局时任局长亲自到北京与胡巧立所在的单位接洽,认为胡巧立把首都林业绿化的现代理念运用到高原生态建设上,不仅为拉萨市带来了先进的林业经营技术和理念,而且向行业主管部门传授了科学的管理经营,希望他能留任。

    在高原上,胡巧立更深刻地理解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看着树苗慢慢长大,城市慢慢变绿,胡巧立很自豪。他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他的骄傲。

700多个行政审批项目成下一步攻关“硬骨头”
黄颖:“科二代”的圆梦路
刘晓楠:比男生更能吃苦
吕仲浩:喜欢埋头做项目
为了青藏高原那一抹绿
平型关战斗
习近平签署命令通令
邻国是搬不走的,友好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福建晋江百万流动人口乐享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