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0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这个世界上,有人叫你“猪头”,有人叫你“丫头”,有人叫你“哥们儿”,有人叫你“郭小姐”,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可以这样叫你的人都有谁,他们都生活在你的哪个时间段——

潜得再深也禁不住有人持续打捞

郭小姐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01日   03 版)

    当我在一个冬日里被谭找到时,除了惊讶于她强大的找人能力之外,更惊讶于自己还能这样被人不屈不挠地寻找了好多年。

    很快,我们就约上了见面时间。这种带着疑问色彩的见面,拖得时间越长,遐想的空间就越大。我们从通话到见面,大约隔了三天时间。可是这三天,我一直在做一道题,那就是很无力地拼凑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15年。

    QQ的个人空间帮了大忙。她的结婚照,她5岁的女儿,她的生活半径,她到北京陪读这一年的经历。我从最初的震惊,渐渐变得平静。就像看一部电影,导演先扔给你一个“匪夷所思”的结局,你除了SHOCK之外无法做出更深的反应,可是当你慢慢了解剧情,你才发现,每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都有一个强大的自身逻辑,不然,这片子就没法看了。

    谭的故事并不难理解。一个人在北京陪孩子上幼儿园,老公从家乡小城输送“炮弹”。当然,这个陪读战线一定会很长,而幼儿园只是一个起点。那么,对于一个陪读妈妈来讲,除了建立新的朋友圈之外,翻出这座城市里的老朋友,也是很迫切的事。于是她开始找人。

    她先找到在上海的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当年和我的关系一定比她铁,可是,我没有找人的欲望。我和那姑娘仅有的信息是“这个城市里有我,那个城市里有她”,然后,关于她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大学毕业,在家乡小城的同学聚会上,通报了彼此的去处。那次聚会上,谭也在场。

    谭没有从她那儿找到我,但是找到了在北京的两个男生。从其中一个男生杨那里,找到了线索。记忆太清楚了。我在客厅,那天阳光很好,接电话的时候我特意站到了落地窗前。然后,电话里飘来一个干脆的声音,“哥们儿,我找你好久了!”那是一个美好的清晨,我被一声“哥们儿”推回到20年前,我们还骑着自行车结伴回家的1990年代。这个世界上,有人叫你“猪头”,有人叫你“丫头”,有人叫你“哥们儿”,有人叫你“郭小姐”,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可以这样叫你的人都有谁,他们都生活在你的哪个时间段。

    就这样,我的“哥们儿”谭把这个城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把互不打扰的我们聚在了一起。她的行动力是如此之强,当我们四个见上面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愧弗如。共同生活在一个城市这么多年,去同一个医院同一个电影院同一个游乐场,回老家要从同一个火车站出发,去同一个目的地。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结伴。大城市已经练就了我们单打独斗的本领:我们的通讯录总是更新得很快,几乎每一个5年都要刷新一批人。我们不再爱像前些年一样,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理由就凑到了一起,我们踩在固定的生活轨道上,不允许自己经常跑题。我们也不再贸然造访某人或者突然被造访,不提前预约绝不见面,大家保持一种最礼貌最斯文的客客气气。

    其实,我和杨关系还不错。有一年,我在地铁东直门站刚上车,就被一个高个子圈住了,正想躲开,一抬头,居然是杨。我们有没有交换电话号码我忘记了,就算交换了,也只是交换吧。我们都是这样一类人,如果不是机缘巧合,谁也不会主动打电话给对方。

    谭的到来,搅乱了宁静的湖底。就算我们潜得再深,也禁不住有人持续地打捞。她是那么地热情洋溢,那么地不按程序办事,我们被大城市训练得几乎有些淡漠的情感,渐渐被她捂热。如今,我们这帮人也会约见对方,就算时隔半年一年的有点长,但总算还有联系,不至于时间的漏洞突然就大到再也找不到彼此了。毕竟,生活中像谭这样的姑娘并不多。

在大城市找一个人有多难
我们找到了彼此 但依然距离遥远
潜得再深也禁不住有人持续打捞
再也不会有人请我深夜抵达
就是找不到那个相聚的契机
寂寞的人都从哪里来
电话拨过去 每次都无法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