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有5个省级贫困县、12万余贫困人口,2015年人均收入排名广东倒数第一;这也是一个山青水秀、坐拥一湖三江四百泉、直供粤港等地4000万人饮用水源地,对落户企业有严格准入门槛的城市。
8月10日,广东省河源市委书记张文接受多家中央媒体联合采访时直言河源是“富饶的贫困”,一边要保持生态、一边要发展经济,但“对2018年实现河源脱贫奔康的目标,愿望强烈、干劲很足”。
主动出击 河源发起“南融”战略
在今年2月18日召开的深莞惠(3+2)经济圈党政主要领导第九次联席会议上,张文第一次提出了系统“五个一体化”建议,把融入深莞惠经济圈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围绕建设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一体化;围绕打造深莞惠经济圈优质“菜篮子”,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一体化;围绕建设五市区域生态安全体系,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围绕构建五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发展一体化;围绕构建五市居民优质生活圈,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
“与之前的产业转移只是一些五金制造等低端产业转移不同,这一轮从深圳产业转移转出的都是一些高科技的优势产业。”张文说,“河源要为承接这些优势企业建好蓄水池。”
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就是这样一个蓄水池。该工业园由深圳、河源两市采取一园多点的方式合作共建,预计2017年、2020年园区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2000亿元以上。2016年,两市确定28个园区共建项目,总投资205亿元,目前23个项目已动工建设。在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内,除了中兴通讯,有70%的入驻企业来自深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河源采访时发现,河源人对深圳的“3个60”可谓是耳熟能详。河源和深圳在历史上同属惠阳地区,目前在深圳生活工作的河源人超过60万;目前河源规模以上企业60%以上来自深圳;随着粤赣高铁等铁路公路建设的开工和建成,60分钟生活圈正在形成。
河源目前产值排名前两位的企业是西可通信和美晨通讯,都是深圳企业在河源设立的手机生产基地。“南融”要找到较好的产业对接突破口,“深圳有龙头企业,河源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做好产业链配套和服务”。
巴伐利亚庄园就是结合深圳的产业链做好配套服务的一个“双转移”重点示范项目。在距离深圳150公里的河源城外,漫步占地5平方公里的仿欧式小镇,这个以“养生、养心、养老”为载体,以“旅居置业、健康医养、智慧学业”为主题,致力于打造新型城镇化的三养度假乐园,已经实现税收2.32亿元,解决就业1100人(其中当地员工占70%),累计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其中来自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的游客占比超过70%。该庄园2016年上半年入园游客同比增长42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85%,税收同比增长74%,就业人数同比增加18%。
“河源不是要成为下一个深圳、珠海,而是要用好这片青山绿水,走生态农业产业的特色道路。”张文表示,河源目前拥有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一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这是河源发展的两个主引擎。”
4次大型推介会、50次专题招商活动、拜访900多家企业和商会,2014年以来,在深圳和河源两市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金进入河源。2016年1月以来,深圳企业到河源的投资量呈井喷式增长,仅最近4个月即达33个项目330余亿元,占到河源同期总引资量的八成以上。
“东进”路上对口帮扶的“深圳质量”
同饮东江水、深河一家亲。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已近20个年头。2013年重启深圳全面对口帮扶工作,大背景正是深圳东进战略呼之欲出之时。
2014年10月,“珠三角纲要”确定的深莞惠经济圈“扩容”,河源与汕尾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正式加入,形成了现有的“3+2”格局。次年8月,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实地考察河源、汕尾两市后提出,要打造深莞惠“3+2”协同发展新格局,深圳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正是在深圳经济有外溢发展、拓展空间需求的强劲刺激下,河源作为“大临深片区”的一片飞地,恰好成为深圳产业发展、物流运输、健康休闲、生态安全的大后方。
在河源调研采访,记者了解到,与华为将部分业务外迁至松山湖不同,中兴通讯生产研发基地落户河源,有明显的政策因素在驱动。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钟荫腾表示,中兴通讯计划搬迁生产基地,已经考察郑州等多个城市,但在政府的建议下,最终落户河源。
从2013年11月到2016年5月,深圳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9.71亿元,主导和协助河源引进项目271个、计划总投资792.34亿元,已完成投资277.6亿元。中兴通讯(河源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据介绍,正在建设中的中兴通讯(河源)基地一期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33.8万平方米厂房、宿舍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将于2016年年底前建成投产,2020年全面竣工。届时,项目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正在成为“深圳质量”的扶贫样本。据钟荫腾介绍,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以来,深圳出人出资不遗余力,先后有近300名深圳干部参与河源建设,在两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深圳共投入资金24.8亿多元,帮助河源290个贫困村、13万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快艇飞驰,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广阔的万绿湖面上颠簸许久才到达了湖区深处一个山间小镇——东源县锡场镇。据该镇书记谭建中介绍,拥有11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和1个林场的小镇,有1万余人口,老百姓取道陆路去河源市中心,车程要走近3个小时。村民的对外交通只能依靠唯一的一个水路码头。但是由于水位落差的四季变化,一到旱季,码头满是淤泥,不仅行走不方便,还存在安全隐患。
来自深圳对口帮扶锡场镇的深圳市交通局干部将这一件小事记在心里,反复商量解决方案。修建一个“趸船码头”,码头可以通过轮轴伸缩,雨季时收在岸边,旱季时可以向外延伸500米,方便船舶停靠。很快,深圳总计投资400万元,为和锡场镇存在同样困境的半江镇、新回龙镇等四个村镇的码头都建起了坚固实用的趸船码头,老百姓到市中心只需要1个小时船程就可以到达,解决了3万多名群众的出行难。
在深圳的支持下,河源交通建设不断发展。2014年~2015年,河源启动7个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协调推进汕湛高速、大广高速河源段建成通车,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深圳还启动了十大民生项目,帮助河源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共计拨出2.552亿元用于社会民生帮扶工作。深圳、河源安排两市59对学校及11对医院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河源市共选派300多名骨干教师和医生到深圳挂职研修,举办“深圳名师送培训”等各类培训、讲座210场次,培训河源市骨干教师2万多人次。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河源的GDP增速达到8.1%,排名广东省第三。这个面积1.8万平公里、人口360万的古老客邑,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