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全球范围内被视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依据国际商会公布的“市场开放指数”排名,这里的市场被誉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这样的经商环境对那些踌躇满志的创业者来说,堪称一种享受。(《中国青年报》6月24日)
具体来说来自于这种市场环境的享受就是,简单、便捷、公平,少干预、真呵护、低税率。无论是千万富翁还是赤手空拳的穷小子,只要向公司注册处缴纳不到2000元并出示身份证,最快6天后,新生意就可以开张;赚来的钱,除了16.5%的税外,再没有其他让人眼花缭乱的税种,大部分可以安安心心地放进自己口袋里。不擅应酬?其实并无大碍,与政府官员交往过密,反倒可能引来麻烦。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政府则会不失时机地挡在企业前面,直到风过雨过,还将返利于民。
看到这样的市场环境,估计内地不少人只有羡慕的份儿了。其实,针对市场环境,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认识不可谓不高,办法不可谓不多,口号不可谓不高调,但总体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对比一下香港的市场环境,反观我们的市场弊端,估计谁都可以说出一些见仁见智的道道来。其中,恐怕政府、官员对于市场的双重干预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了。政府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固然是必须的,但是否遵从了市场规律,是否带有逆规律而动的随意性和与民争利、与企争利的对抗性?
一些地方讲优化投资环境,本身就是建立在将不同企业家进行差别对待基础上的。通常的情形是,对于外来投资商,对于招商引资企业,掏心掏肝地制定出最优惠待遇,而对于本地中小企业不断加重的各种税费负担,则视而不见。这样似乎是在力图优化环境,其实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导致市场不公平。
至于某个企业对了官员的口味了,立马一厢情愿要求人家“做大做强”;与某个投资商关系热乎了,立马可以批地批项目;某个企业是所谓纳税大户了,就是做出什么违规违法的事情也可以视若无睹;某个企业为当地撑门面了,可以大大方方甚至于发公文支持其产品销售。其他诸如一个小范围的会议就可以减税返税,一个电话就可以降低地价,一个饭局就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发展资金等,就更常见了。
在这样的情势面前,每一位企业家都不免会感到市场环境恶劣,而相应地,每一届政府、每一位地方官员上任伊始,又都拿优化环境说事。而优化市场环境、投资环境看起来,又更像是永无尽头的事情了。对比香港地区以及一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无穷无尽且又花样百出的优化,又何如一个建立在简单公平基础之上一视同仁的固化环境啊。
相关文章:
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