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华夏民族创造了汉语言文字,同时也就生成了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中华诗词。中华诗词由诗经、楚辞发端,至汉乐府,至唐诗、宋词、元曲,一路走来,风神百代。历史早已证明,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三座高峰,也是我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因此,对其的挖掘、整理、欣赏、阅读,是人类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下去的文化工程。
20世纪末的某一天,作家李元洛坚定地走向了唐诗、宋词、元曲的辽阔疆域。他跋扈飞扬的思维和足迹,几乎踏遍了唐诗、宋词、元曲的山山水水。他一路察访、思索、沉吟,健笔一支向历史的纵深地带和诗人的情感深处掘进。他以古稀之年,历经坎坷的生命体验与山河岁月的时代沧桑融为一体,发而为文,于是产生了另一个新颖的艺术生命体,这就是摆在读者面前的“诗文化散文”,3本皇皇大著,近80万字的《万遍千回梦里惊:唐诗之旅》、《曾是惊鸿照影来:宋词之旅》、《风袖翩翩吹瘦马:元曲之旅》(以下简称“三旅”,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为在文学界有着广泛影响的重要作家、诗评家,李元洛历经10多年辛劳而精心创作的具有独特诗词审美价值的“三旅”,是需要放在当代散文史的背景下来考量的。这样我们便发现,作为散文作品的“三旅”是开创性的。以我对诗词文化有限的阅读视野,迄今还没有发现近当代有哪一位作家,以散文这一文学式样如此全面、生动、深刻、诗性地凸显了唐诗、宋词、元曲的历史面貌,以及她的文学品质与精神品质。如果说唐诗、宋词近当代有不少的研究赏析文章和著作,与唐诗、宋词并列而三的元曲就显得冷清多了,不要说赏析著作,就是单篇文章也不多见。李元洛的《风袖翩翩吹瘦马:元曲之旅》,可以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三旅”是厚重的。厚是作家知识的渊,学养的厚;重是作品精神的贵,思想的重。李元洛以他璧沉于潭的个人学养和近乎富矿般的文史、诗词知识,以及心系天下苍生冷暖悲欣的人文情怀,奠定了“三旅”的地基。唐诗、宋词、元曲三座高峰挺立在中国文化的地平线上,仰之弥高,望而生畏。整体地走近她,非大襟怀者、大力量者不能。
李元洛的 “三旅”,既不是完全的记叙文,又不是纯粹的赏析文,既有游记的轻松活泼和诗歌创作现场,又有诗词作者的身世交待和作品艺术匠心勾连的探胜。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即李元洛的个人生命体验与作品的时代体温交融在一块,血脉通之,文而化之,从而成就了“三旅”“诗文化散文”的文体意义。他以密集的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滋养了读者,并以他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学人思考、诗人智慧,打通了历史和现实的通道。
古人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作为“诗文化散文”,不能不特别提到“三旅”的语言成就。诗性、幽默、智慧的语言是“三旅”最为读者养眼与养心之处。李元洛的文字与古典诗词曲之美,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形容,可能过了,但却是真正的水乳交融。汉语本以短句子见长,可是“三旅”的句子绵长、韵味也绵长,呈现出色彩缤纷的画面感和鸟语山林的音乐感。“中国诗歌中的一勾新月,从《诗经·陈风·月出》篇中冉冉升起,向远古的山川洒落最早的清辉,然后弯过汉魏六朝的城郭,照耀中古时代许多诗人卷帷仰望的幻梦。”(《万遍千回梦里惊:唐诗之旅·月光奏鸣曲》),这样的文字触目即是。读这样的文字,节奏自然会慢下来,心绪自然会宁静下来,一任诗意绵绵,春风骀荡,熨贴心灵。不是老狐禅,哪有这般文字魔力?
“三旅”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可以称之为美文的。老作家几十年的文学涵养,成就了文字的优美和独特。完全褪去了烟火气,青春焕发,而又老到天成,是当代散文名副其实的悦目赏心的独异风景。
蔡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