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报道追踪

本报《马兰花开》报道引发清华学生讨论“人生选择”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11日   09 版)

    本报讯(记者蔡梦吟)11月4日,本报报道《“马兰花开”清华园》刊发后,在清华学生中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人生选择”的讨论。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宣传部部长何雪冰透露,校团委通过各院系团支部展开了阅读中青报活动,引导同学们向“邓稼先精神”学习,把青春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全景展现了大漠深处的“马兰花”——隐姓埋名28年的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少年有志、学成回国、报效祖国及至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奉献生命的波澜壮阔的一生。11月3日晚,《马兰花开》作为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开幕剧在上海上演。

    记者了解到,在读报过程中,同学们对于邓稼先的人格力量,以及《马兰花开》剧组与“邓稼先”三个字“相匹配”的付出,感到很受触动。清华经管学院2013级本科生陈刘旻说:“看了报道很感动。以前对自己的人生有好多迷茫,现在觉得生命的意义应该在于拼命的努力。从‘老学长’身上真的能学到很多东西!”

    “老学长”,正成为许多同学的新坐标。清华金融学院2012级硕士生初众表示:“如果不是看《中国青年报》,我都不知道还有那么多清华学长长眠在祖国西部……一个号召,一纸通知,学长们就能暂时割舍亲情爱情踏上艰苦的旅程;一个背包,一张车票,他们就能坚定放弃物质享受奔赴苍茫的戈壁。时代变了,但国家对清华人的期望没有变——把人生价值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会加油的!”

    在清华工程物理系2014级研究生王子野看来,“个人选择与历史使命的融合总是能激发出青年人昂扬的斗志”。他对文中描写老邓去世前的场景印象深刻,“老邓至死都心系国家,他从青年时就找到了自己认为‘死了也值得’的奋斗目标。今天,我们这代清华人的奋斗目标又是什么?”

    清华土木系2013级硕士生丁嘉威觉得,他从《马兰花开》剧组的故事里,读到了久违的感动。“‘中国梦’就是具体而微的——有信念有梦想,并始终坚持的人才能克服万难,交出漂亮的成绩单。《马兰花开》剧组的每个同学都是梦想者。希望我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清华2014级法律专业硕士生魏思策表示,作为一名“不只一次看过《马兰花开》的在校生”,每次观看该剧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而《中国青年报》从剧本创作历程、编剧初衷以及老师期待等多个方面,向更多的青少年传递了这部看似普通的学生戏里饱含的教育价值和历史意义。他说:“希望更多的读者会因此了解《马兰花开》,走进‘老邓们’的精神世界;也希望其他高校会涌现出更多这样集思想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一体的艺术作品!

    《“马兰花开”清华园》,当清华人文学院2011级本科生范梓腾看到《中国青年报》对该剧的报道标题时,顿觉感慨,因为“马兰花开,是一群清华园里的青年去重走和见证那段历史的过程”。

    范梓腾这样解释《马兰花开》及相关报道在校内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时间流逝,有些事情看似离我们远去,实际上他们从没离开。关于《马兰花开》的故事,唤醒了同学心中对先辈卓越贡献与伟大历史的集体记忆。”

    另据何雪冰介绍,接下来,清华校团委还将结合《马兰花开》及相关报道引发的讨论效应,进一步开展学生的就业引导、就业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下基层、接地气,寻找青春价值的真正实现。

 

    相关文章

    《“马兰花开”清华园》

无声的舞者:请给我机会!
齐鲁莒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
国博展出蒋兆和《流民图》
本报《马兰花开》报道引发清华学生讨论“人生选择”
三门峡召开第七届中华廉洁文化论坛
林青霞60岁
“最佳编剧”于正
17亿元打造“莫言文化区”
片方选“口碑好”的演员
“戏剧奥林匹克”首次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