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64秒下线一辆新车,这是目前中国汽车工厂最快的生产速度。当我们踏进一汽大众在长春的第二工厂,眼前所见印证了这一切。
在冲压车间,冲压件从密闭的冲压线传送出来,工人们整齐地站在皮带两侧,熟练地完成操作。记者注意到,这些工人大多很年轻,有的还带着书生气,完全不是印象中大老粗的面孔。一名工人告诉记者,从一家汽车技工学校毕业后,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快两年。
一汽大众公关总监拱兴波特别向我们推荐了一部名为《青春制造》的影片,影片以一汽大众工人王洪军为原型,讲述了王洪军研制2000多件工具,发明了100多种快速整修方法,并于2006年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故事。拱兴波说,王洪军开创了产业工人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的先例,“他代表了一代汽车人对汽车事业的追求”。
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使得一汽大众有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功基础,但设备后面操作的工人才是最重要的角色。如拱兴波所说,“一汽大众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产业工人”。设备可以买得到,技术也可以引进和吸收,然而,优秀的产业工人并非轻易可得,他们需要培养和关怀,需要有广阔的舞台得以发挥才智。
王洪军并非孤例,我从工厂一批批年轻的工人中看到了王洪军的影子,我从带领我们参观并热情讲解的工程师中看到了王洪军的影子,他们跟我一样的年轻,他们的青春活力和勃勃创造力感染了我。
在发动机生产车间,于昌江代表的是一汽大众另一种青春形象。作为年轻的工程师,他如数家珍般向记者讲解起发动机的各项工艺流程,从发动机的结构到原理,再到工厂正在生产的1.4TSI发动机的整个制造流程,于昌江的专业素养给记者们留下深刻印象。一个细节是,于昌江很喜欢微笑,他一直面带微笑地向大学生记者们做讲解,他的微笑让记者感受到他的自信。
每一台下线的大众车之中,正是年轻而自信的“于昌江”们,以及更多年轻而熟练的“王洪军”们,铸造了一汽大众亮眼的青春品牌。
武汉理工大学 孙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