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建的特色民居替代了天灾的满目疮痍,绿水青山犹在。重灾区规划遗址项目,轻灾区发掘民俗文化,生态园区续写农家乐篇章,四川旅游经济在“重建”中迎来更多机遇,也随时面临瓶颈的挑战。
安居,而后乐业。当灾难过去,经济生活,亦是当地人的依托,浸透苦与乐。
蜿蜒的山路,桃花盛开,彭州葛仙山镇玉熙苑度假村内,106桌露天酒席虚位以待。生态农业观光引领的旅游服务业已成为熙玉村的特色经济,农家乐呈规模发展。
2009年4月,山西“煤老板”席富彬以268万收购已有20年历史的玉熙苑,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收购这里的旅游重建机遇。”他特意为之取名“桃花岛”,希望引入酒店式模式,全面提档升级农家乐,向乡村酒店进军。两年过去,梦想尚未变成现实,玉熙苑评级仍停留在“二星级”。资金周转不灵是主要问题,原先投入的资金尚未回本。但席富彬信心依旧,政府、企业会议、游客旅游,来来往往会络绎不绝。他期待“一年比一年更好”,“像带娃娃,20、30年才成。”
玉熙苑服务员钟林也知道经理的“五星级”目标,她对此理解为“吃喝拉撒一条龙”。她对农家乐的评价标准是:态度好、环境好、厨师好、规模大,态度占首位。她由此十分看重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地震后,当地政府每年2月组织一次农家乐服务员礼仪培训,为期一天,主讲人是专业职高老师,培训内容包括服装穿戴、上菜规范、说话语气,甚至怎么坐。钟林每年都参加,一共去了三次,虽然内容相似,她想的却是“万一他教得不一样呢。”她成了老学员,常在课上被老师请上台做示范。
她还自己想出了酿造“果酒”,以吸引更多客人。“以前只注重吃,其实喝同样有市场。品种多,客人的选择也多。” 园区盛产水果,“杨梅、柚子、樱桃、李子、桂花、大枣、枸杞,统统可以拿来下酒。粮食拿到附近酒厂酿酒,取回后,放入熟透的水果,用大坛子库存,足够卖一年的。”
她说自己“没空想烦心事”,在此做服务员四、五年,“再苦再累也要笑对顾客。再苦回去哭,再累回去睡。”她的家是自建房,就在园区附近的小区。每月几百元的工资不多,但能和孩子家人在一起,仍能让她高兴。
她不担心四面开花的农家乐,“就是办多了,游人才来嘛,不会找不到吃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