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袁国文:让条条河流都清澈

本报记者 王素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18日   06 版)

    德威华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国文最初接触污水处理领域,颇有些被动选择的意味,“16岁的农村娃懂啥呀!那年高考我的化学成绩很好,学校里觉得我报水处理的相关专业更合适,就把我的志愿给调过来了。”

    但是,袁国文自此与水结缘。从16岁考上兰州铁道学院,到进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再到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工程学博士,及至回国创业,袁国文都一直在跟“水”打交道。

    如今,他所领衔的德威华泰公司将在德国研究开发的雨污混流废水处理工艺与设备开创式地引入中国,并且推动水循环代谢系统技术发展,使得生活水循环利用10次以上、工业水循环利用20次以上,大幅提高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16岁考上大学,23岁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国家机关工作,袁国文可谓一路顺风顺水。但在建设部工作5年后,袁国文萌生了放弃“铁饭碗”转而出国留学的念头,“这是个很自然的决定,因为内心有梦想和追求。”

    凭着一腔热情,在没有资金、毫无德语基础的情况下,袁国文搭上了去往德国的飞机。第一年,袁国文边学德语边打工,打工种类涉及餐饮、建筑、电子、印刷、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

    翌年,他进入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环保研究院,攻读工程学博士学位。其间,他接触到了水的深度处理与高效循环利用等世界顶尖的技术课题和大量相关案例。毕业后,他留校从事污水深度处理的研究与项目开发工作。

    在国外求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掌握的技术和知识“成就一番事业”,种种蓝图在袁国文的脑海中不断成形。“比如说如何入手,首先要进行优势分析,能为客户提供什么。就产品和技术而言,要是卖产品,所需的资本量很大,卖技术则不需要太大的资本量。”袁国文说。   

    2002年,袁国文进入德国亚斯卡公司任技术主管。两年后,他在德国和朋友一起创办了TAWA公司,业务自然还是污水处理。2005年,在国外求学工作了14年后,袁国文回国创业,成立了德威华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关村落户。  

    说起回国,袁国文亦将其视作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首先是内心有种朴素的爱国情怀,再来国内环保方面,尤其水资源的问题更棘手、待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更具有挑战性。”

    回国创业之前,袁国文曾去江苏等地进行过考察,在江南水乡,诸多水色不一的河流,让袁国文这名多年从事污水处理研究的专业人员,在感慨环境污染造成了水质恶化的同时,内心更是溢起一股强烈的改变冲动,“当你有能力让这些河流变得同样的清澈时,为什么不去做呢?”

    彼时,国内开始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对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需求大大增加,召唤着“袁国文们”带着技术和梦想回国创业。   

    袁国文从德国带回来了膜分离技术,这项技术可以通过外界提供的压差使得净化后的废水顺利地通过膜成为渗透液,使活性污泥和有机物被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能够高效提高出水品质,处理后的水质比传统的水处理工艺更具价值,为水的高效循环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袁国文团队的多项水处理技术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和一些地方的重大科技项目。德威华泰公司成立时的注册资金是200万元,3年后,注册资金就达到2000万元。对此,用袁国文的话来说,“谈不上成就,只是取得了一点成绩,算是越来越接近能直接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阶段”。

    自2005年创业至今,袁国文和他的团队经历了提供技术服务阶段、技术激活产品阶段,现在进入以系统带动技术与产品的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国家不缺产品和技术,缺的是服务系统,我们现在没有合适的系统去承载一些好产品和技术。”

    袁国文认为,能满足不同地区需求且使产品和技术得到合理应用的服务系统,才是高效解决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质量恶化问题的重要方法。

    他打了个比方,“就像乡村和城市所需要的水处理系统是不同的,把北京市的系统弄到边远县城去,那肯定不会合适”。现在,德威华泰公司面向市场推出的“水循环代谢系统解决方案+关键产品”,其目标正是打造适合当地、成本更低、品质更高、老百姓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水系统。

    目前,这一系统在一些新区开发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德威华泰公司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     

    谈及自己的创业体会,袁国文觉得“创业是需要梦想的,如果单纯为了赚钱,那只能算是生意或买卖。创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去积累,就像一粒种子从破土发芽,到一株树苗,再长成参天大树。而创业梦就是那粒种子。”正因如此,创业途中遇到的种种波折,他亦从未视其为“困难”,“如果你真正有了目标,那些都只是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为破土和成材在做准备,谈不上是困难。”袁国文笑着说。     

    不过,袁国文最大的心愿是使自己变得“没有用武之地”,“如果有一天,条条河流都是原生态的清澈水流,人水已经高度和谐,我们这些为社会解决水问题的人没有用武之地,那该是多好的事情啊。”

本报记者 王素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2月18日 06 版

“用生命守护责任”
北京启动应急交通勤务机制
国内首个博士协会在晋江成立
2012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会员媒体分级评估启动
中国海油评出十大“青年先锋”
像罗阳那样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托起中国梦需要强健的一代
马宁宁:让中国药拯救“玻璃人”
袁国文:让条条河流都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