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不爱钱的徐金英:

给留守儿童妈妈的感觉

本报记者 陈竹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10日   03 版)

    徐金英的“留守儿童之家”办了7年,现在的“生源竞争”堪比重点学校。在辽宁省新宾县,不仅是她教书的旺清门镇附近,其他村子的家长也争着把孩子送来。

    如今“留守儿童之家”有了校办工厂提供的10间屋子,每周都有140个孩子在这里活动。2011年以前,“家”就办在徐金英自己家里,人最多的时候,地下、炕上都是孩子,一个房间挤34个人。

    她发现,留守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心灵脆弱,容易情绪波动。她对他们从不打骂,当着别人的面绝不批评。除此之外,还要时刻观察,因为他们总把想法藏在心里。

    这些孩子里,几乎一半来自单亲家庭,徐金英要想办法让他们正视家庭的创伤。一个六年级的女孩一直被父母瞒着离婚的消息,后来听别人说了,去找“徐妈妈”倾诉。徐金英联系上她母亲,说孩子大了,不如让她了解真实情况。孩子母亲便带着孩子去外地,让她亲眼见到了不负责任的父亲,回来后,女孩平静了下来,对徐金英说,“我现在明白他们为什么离婚了。”

    有时她也不知如何是好,“一些年轻家长太不负责任,我不知道怎么告诉孩子,他的妈妈永远回不来了。”

    在“留守儿童之家”,每周的常规活动有“夸夸自己”,把自己这星期在学校的进步表现和大家分享;还有“学会感恩”,帮家里做一件事情。她还组织了二胡、舞蹈、乒乓球、唱歌小组,没有志愿者的时候,她就在网上查一些简单的舞曲,给孩子们伴奏。

    寒暑假,有进步的孩子还能够跟着徐金英夫妇出游,沈阳故宫、抚顺极地海洋馆、通化玉皇山,还有附近的新宾老城,徐金英都带孩子们去过。

    不少孩子的父母都嫉妒徐金英,因为孩子都只对“徐妈妈”说心里话。假期里,一个男孩跟着父亲去旅游,每天都要给徐妈妈打一个多小时电话。父亲不高兴了,“你跟我像仇人似的,怎么和徐老师没完没了?”

    7年来,徐金英在“留守儿童之家”上搭进去8万多元,她的同学有的当了县长,有的当了局长,去政府办事遇到同学,她也会失落。有次突然想开了,“我就做我力所能及的一件事,把它做好了。”30年教龄的徐金英有13年都在做代课教师,每月只有30.5元工资。上世纪90年代,新宾县时兴挖参,姐夫的3麻袋人参卖了7000多元,对她说,你当教师,要几年才能挣这么多钱?

    “正因为没有人当,我才要当啊。”徐金英说,“光靠挖参,哪能改变人生呢?”

分享到:
逆转“顽石”的人生
给学生比女儿更多的耐心和包容
决不“消费”学生的秘密
只有一个娃也要教下去
让“坏孩子”“怪孩子”赖着自己
让桀骜不驯少年实现人生逆转
用“土”教具救活抽象的课堂
工读学校的“攻心”校长
给留守儿童妈妈的感觉
甘肃地震灾区师生过冬有困难